初冬的贵州,峰峦叠翠、云雾氤氲,各地抢抓农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板蓝根、百合、黄精等新绿铺展,孕育生态产业新希望。
走进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潮杰众富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的基地,工人们默契配合,松土、整地,施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为药材生长提供持续养分。每一道工序都细致入微。
据了解,该基地主要种植板蓝根、元胡、白术等市场需求旺盛的品种。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及推行“公司+基地”模式,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还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
入冬以来,石阡县河坝镇中宅村抢抓冬季农闲时机,组织当地群众翻犁土地、起垄盖膜、放苗填土,200余亩的中药材黄精种植基地上,40多名村民忙得不亦说乎,劳动场面十分热闹。
当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黄精、水黄连、石斛等1000多亩的种植规模。今年村集体争取资金,以“自建自营”模式种黄精,既让脱贫监测对象享受效益分红,又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而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涪洋镇生态食品药品产业园内,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机械轰鸣,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后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预计年产值1亿元。
记者:张 静
一审:王 琰
二审:李柏杉
三审:熊 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