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在智驾企业竞相上市的浪潮下,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魔视智能”)也对外披露了IPO进展。
日前,魔视智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据悉,因其未能符合上市规则第8.05(1)、(2)或(3)条规定,魔视智能寻求根据上市规则第18C章申请主板上市。据了解,该规则允许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
“魔视智能选择在此时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主要基于行业发展窗口期、自身业务阶段及资本市场环境的综合考量。”魔视智能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而在冲击港股上市的背后,魔视智能也因长期亏损、市场份额较低等问题,引发市场密切关注。相关数据显示,魔视智能在过去的三年半时间内,累计亏损额就达到7.74亿元。
尽管智驾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但魔视智能似乎对未来发展有不小的“野心”。公开信息显示,魔视智能创始人、CEO虞正华曾表示:“我们相信做智能驾驶是一件长周期的事,把产品力做到行业顶级,就无惧市场挑战。”不仅如此,其之前还声称:“希望能够成为‘汽车界的华为’。”
市场份额仅约为0.4%
在智能化热潮席卷汽车行业的情形下,诸多智驾企业争先恐后谋求上市。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整体市场方面,2024年,国内新车L2及以上ADAS装配量达1098.2万辆,渗透率为47.9%,其中新能源车L2及以上渗透率为56.9%。灼识咨询数据显示,预计中国L0级至L2/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将于2029年达到228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1%。
智驾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国内不少智驾企业纷纷谋求登陆资本市场,公开信息显示,自2024年以来,福瑞泰克、驭势科技、希迪智驾等皆递交或更新港股上市申请书,最新一例则是魔视智能。
公开信息显示,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整合AI算法技术与先进芯片,提供汽车智能化产品和方案的创新科技公司,创始人虞正华曾担任上海博康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及摩托罗拉高级主任研究工程师等职务。
“如果说魔视智能的未来愿景是什么,那我希望是能够成为‘汽车界的华为’。”虞正华曾对外声称,“虽然我并没有华为的工作经验,但是从发展目标来说,确实很希望通过这次智能驾驶行业的变革机会,用10—20年的时间真正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魔视智能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其距离成为“汽车界的华为”的愿景,尚存较大差距。
相关信息显示,魔视智能解决方案已获主机厂客户选用,用于92款车型,交付超过330万套,是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企业中少数具备自研AI算法设计的第三方提供商,按2024年L0至L2+级(包括L2+)解决方案的收入计算,在该等提供商中排名第三。
不过魔视智能招股书也显示,按照2024年收入计算,魔视智能在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行业的国内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八,市场份额约为0.4%,而行业前三名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0%、1.4%、1.4%,这也意味着魔视智能与行业第一梯队存在显著差距。
“我们已为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作好充分准备。”魔视智能也在招股书中坦言,“然而,鉴于我们所处行业的竞争性质激烈,倘若未能有效竞争,可能会对我们的市场份额、增长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魔视智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体现在技术实力、商业化能力及市场定位的独特布局上。“技术壁垒与商业化实力兼具,我们是业内少数基于AI原生基因与技术积累、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供应商,在算法、模型、数据治理及智能驾驶软硬件核心技术领域均实现全面自研。”
仍未走出亏损泥沼
在业界看来,此番魔视智能闯关港交所,可谓是背水一战。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魔视智能的收入分别为1.18亿元、1.47亿元、3.57亿元,而在今年上半年,其收入达到1.89亿元,同比增长76.4%。毛利率方面,2022—2025年上半年,魔视智能毛利率分别为25.6%、13.7%、14.2%、20.1%,波动较为明显。
进一步拆解魔视智能营收版图可发现,其营收主要来源于三大解决方案。
公开信息显示,魔视智能为主机厂和一级合作伙伴提供软硬一体的L0—L4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组合涵盖Magic Drive(行车解决方案)、Magic Parking(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及Magic Safety(主动安全解决方案)。
“我们对解决方案采用基于交易的收费模式,并已分别于2017年(Magic Drive)、2020年(Magic Parking)及2019年(Magic Safety)实现三大产品的商业化落地。”魔视智能方面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魔视智能的三大核心产品中,Magic Drive成为营收的“主力军”。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5年上半年,Magic Drive的收入分别为7106.1万元、6981.9万元、2.27亿元和1.17亿元,分别占魔视智能当期收入的60.3%、47.6%、63.6%和61.8%。
而在上述期间,魔视智能Magic Parking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0.1%、9.4%、24.1%和27.3%,Magic Safety同期数据分别为29.6%、43.0%、12.2%和10.9%。据悉,Magic Safety是魔视智能的“主动安全解决方案基于自研的技术平台,针对商用车应用”。
得益于三大解决方案产品的带动,魔视智能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其在招股书中透露,2022—2024年,其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74.0%。据悉,魔视智能已从汽车主机厂“斩获92个设计定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快速增长、斩获超90个设计定点的背后,魔视智能依然未能摆脱亏损的桎梏。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5年上半年,魔视智能年内亏损金额分别为-2.004亿元、-2.280亿元、-2.335亿元及-1.117亿元,这意味着魔视智能已在三年半时间内累计亏损约7.74亿元。
魔视智能相关负责人就此向记者解释称:“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两个口径的亏损额,其一是根据IFRS准则计量,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净亏损合计为7.74亿元,其二是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累计经调整亏损净额为5.57亿元。”
“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亏损额,应该是基于经调整亏损净额5.57亿元。这个也是日常大家理解的公司的经营亏损。”魔视智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累计经调整亏损净额口径剔除了非现金性质的会计处理影响(主要系股东特殊权利所致,且此等特殊权利已经于2025年7月解除),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公司日常经营状况,系常见的统计口径。
产能利用率波动
在持续亏损的大背景下,魔视智能还一度因投资方的跨界投资引发外界瞩目。
公开信息显示,自成立以来,魔视智能已获得多轮投资,背后不乏知名企业,如2022年获得大陆投资(中国)的投资;今年6月23日,其宣布获得浙江美大的投资,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而集成灶上市公司浙江美大对于魔视智能的投资,曾引发外界密切关注。据悉,浙江美大以总计1.1亿元投资魔视智能,持股比例为4.8657%,对于此笔跨界投资,浙江美大证券部工作人员曾向记者表示:“主要是看中其后期的发展潜力。”
“魔视智能引入的产业投资方已在多方面提供实质性业务支持,技术合作上助力公司优化智能驾驶技术体系、提升产品成熟度与适配能力、客户资源层面依托投资方产业链资源,拓展了合作场景等。”魔视智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些支持推动企业商业化落地节奏加快,多元化投资者结构也进一步夯实了健康的资本基础,支撑业务持续推进。”
记者注意到,对于赴港上市募资用途,魔视智能在招股书中透露,主要用于加强研发能力、建立全球研发网络、用于扩大产能等用途,不过,进一步研究可发现,在魔视智能透露欲“扩大产能”的背后,其产能利用率却存在明显波动。
招股书显示,2022—2025年上半年,魔视智能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6.9%、19.5%、56.6%和79.7%,对于2023年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魔视智能方面解释称:“主要归因于我们因业务扩张而增加产能。”
而对于此后年份产能利用率的提升,魔视智能方面表示,主要由于解决方案的出货量快速增长及商业化进程加速所致。“随着我们继续扩大生产基础设施及优化生产计划,我们预计未来将维持较高水平的产能利用率。”
不过在智驾市场“强者恒强”、部分车企加大自研趋势下,2024年市场份额不足1%的魔视智能,或将面临来自市场的多重挑战。
公开信息显示,虞正华此前表示:“关键还是做好自己,就是一定要活到最后,成为最后剩下的几家之一。”其进一步表示,“怎么能成为最后剩下的几家之一?就是要在自己的核心市场做到行业最佳,以最极致的性价比来服务好车企、服务好消费者。”
魔视智能相关负责人也回复记者称,凭借技术领先优势以及公司已建立的坚实基础,结合高速增长势头。“我们相信能够维持业务的可持续性及高增长性。依托先发优势,我们持续推进大规模量产交付及产品迭代升级,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提升盈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