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南昌航空大学:构建航空文化育人新模式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南昌航空大学基于“因航空而生,伴航空而长”的办学历史,发扬航空文化育人的历史传统,紧扣航空类院校鲜明的航空文化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航空文化蕴含的航空报国红色基因和价值内涵,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构建了以“‘忠诚奉献创新’为导向、‘学研讲行’为路径”的航空文化育人新模式。

构建以“忠诚、奉献、创新”

为导向的航空文化育人内容体系

  学校强化航空文化“忠诚、奉献、创新”的价值传承,解决了由于对航空文化的价值内核认知不深,导致育人导向不明的问题。

凝练航空文化育人的价值内涵。学校在凝练航空文化“忠诚、奉献、创新”价值内核的基础上,深入阐释航空文化的价值内涵,即使命担当的忠诚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筑梦蓝天、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为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以航空文化铸师魂。学校将“忠诚、奉献、创新”融入师德师风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持续推进教师和干部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实践,激发育人主体的情感认同。

明确航空专业人才精神特质。学校将“忠诚、奉献、创新”全面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到对人才的政治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中,以恒定的价值来标识人才培养的行业特质。

开辟以“学、研、讲、行”

为主渠道的航空文化育人特色路径

  学校遵循育人规律,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通过师生同学习、同研发、同讲述、同践行,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化解了航空文化内化不足的问题。

师生同学习。学校师生共同深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昌飞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洪都公司等航空企事业单位,收集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制度、人物、故事等,体悟航空报国精神。

师生同研发。学校师生共同研发并深度挖掘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撰写一线纪实、设计航空文化专题、打造航空文化育人精品课例等。

师生同讲述。学校通过校党委书记讲航空思政大课、课程思政、“师生同台”、学生宣讲等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将“理论话语”转换成“青言青语”,让讲授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师生同践行。学校将“忠诚、奉献、创新”具化为行为规范,将软标准转化为硬规范,具体落实到师德师风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中,落实到人才的政治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中,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提高教学育人质效。

建立“多主体、多资源、多平台”

协同推进的航空文化育人格局

  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协力育人,充分利用多样资源协同育人,搭建多重平台支撑育人,有效解决了航空文化育人合力不强的问题,打造了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日常思政、环境空间、外部借力、内部协同、常态长效的航空文化育人新格局。

积极推进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学校以航空文化承载的人物、事件、精神、重器为基本元素,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形成特色专题、教学活页、经典案例、“师生同台”示范课。同时,积极构建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知名专家+一线工作人员+讲解员”组成的师资队伍,共同承担调研、备课、讲授等教学任务。

充分利用多样资源协同育人。学校深入开发利用航空类院校校园特色文化资源,实现与“社会大资源”的共建共享;整合“校内资源、社会资源、数字资源”供给协同的资源库,实现航空文化育人资源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紧扣航空类院校鲜明的航空文化特色,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学工、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单位协同研发航空文化特色资源,通过“融入、嵌入、渗入”实现航空文化资源向育人资源的转换,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环境的文化育人合力。

  学校依托校际、校企、校社合作机制,借助与航空国防类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与校企航空特色文化的融合交流机制,共同研发航空文化社会育人资源。以相关专业课程为支撑,精心打造话剧《归来》、航空主题晚会、微电影等优秀作品;收集、整理、研究航空文化相关文献、影像等资料,形成航空报国精神文献资源库、影像数据库。

积极搭建多重平台协同育人。学校依托航空类院校的科研教学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协同,拓展“教研平台、实践平台、网络平台”支撑协同的平台空间,提升航空文化育人实效。

改革成效显著

育人质量提升

  近年来,学校学生航空国防意识不断增强,航空专业学生毕业后愿意投身航空国防企事业单位的比例高达90%;认为“自身国防航空情结进一步深厚”的超过89%。学校与航空、航发、商飞、航天、民航、通航等企事业单位和近40多个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3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航、通航、商飞公司。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学校到航空系统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位列全国主要航空类院校前列。学校获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等荣誉。《用“灵魂工程”占领高校校园文化阵地》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五融·五强”——国防军工类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获教育部2024年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N+3+4”思政专题化协同育人实践探索》《以立德铸魂为主线的“三强三转”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4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祖彦 卢艳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南昌航空大学:构建航空文化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