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重庆两个景区 为啥火得限流

重庆巫山三峡龙脊景区景色 新华社发

11月22日,因接待量一时饱和,巫山县三峡龙脊景区和渝中区鹅岭栈桥在同一天发布限流措施,引发业界关注。

这两个景区,为何有如此的魅力,火得需采取限流、预约措施?

火爆引发“人从众”效应

11月22日下午1点,因游客接待量已达饱和、车流量已达上限,大三峡景区之一的巫山县三峡龙脊景区发布限流公告,引导客流向宁江渡、神女祠和大昌古城、巫山下庄天路、三峡里·竹枝村等周边景点景区疏散。

同一天,在渝中区鹅岭公园的鹅岭栈桥入口,游人打堆。为了预防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渝中区公园管理中心也发布公告,从11月25日起对鹅岭栈桥实行线上实名预约管理。

人气火爆,引发“人从众”效应,近两日两景区游客只增不减。

在三峡龙脊景区,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有关部门派出交巡警、旅游志愿服务人员等在现场加强疏导,确保游客的游览安全与出行体验。

24日下午,在鹅岭栈桥入口,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是工作日,但游人仍很多,在入口也得排队等候5分至10分钟不等。工作人员说,最近两个周末,入口天天排起数百人的长队。

“换了角度,有不一样的体验感”

两景区缘何成为近期的人气打卡地?游客有怎样的感受?记者进行了探访。

“角度不一样,给了我们全新的体验感。”在三峡龙脊景区,来自郑州的史先生称,这是他第三次到巫山旅游。前两次均是乘船观风景看红叶,可谓“仰看”,而这次爬上形似巨龙脊背的巫峡山巅,看到由石灰岩层叠挤压形成、褶皱间保留着古长江侵蚀痕迹的地貌奇观,沿途探秘明代镇水塔遗址、道教圣地文峰观,俯瞰长江江景、巫峡峡谷,三峡之美给了他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鹅岭栈桥,不少游人感叹:“栈桥给了我们欣赏风景的好角度。”游客何女士喜欢游园,她说,前几年一个冬天,她到鹅岭公园一游,当时游人不多,甚至有点冷清,没想到最近火出了圈。她认为,新修的鹅岭栈桥沿崖壁蜿蜒,从栈桥可俯瞰嘉陵江水道及化龙桥等大片城区风景面貌,可以瞰拍轨道穿楼的独特场景……这些全新的视角体验,给了游人不一般的感受。

创新业态将带来更多新奇

三峡龙脊、鹅岭栈桥火出圈,不仅只是因为景区给予了游人新视角。近年来,重庆充分发挥雄奇山水等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推动景点景区围绕增强游客体验感改造发力,用创新吸引景点景区人气,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呈火爆出圈势态。

“三峡龙脊、鹅岭栈桥火出圈,还只是开了个头。”重庆市文旅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重庆广纳民意,认真收集文旅发展“金点子”“好创意”,每年通过科技应用、跨界整合等“上新”特色文旅项目100多个。这些“文旅矩阵”中,有的可以从高空一跃而下体验跳伞的自由与快乐,有的可以搭乘航空器凌空感受三峡风光,有的可以在景区操控无人机体验“实时云游”……经过多年的培育,它们脱颖而出,给予游客更多新奇、丰富的文旅体验,增加重庆文旅活力,提升重庆文旅产业的“厚实度”。

记者手记

“自我限流”会赢得更多顾客

旅游景点景区自我限流,这种措施可不常见。但在重庆,除了近期的三峡龙脊、鹅岭栈桥景区外,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工程景区、武陵山大裂谷景区等众多景点景区都设有景区饱和指数,一旦达到最高承载量,景区就会采取限流措施。

三峡龙脊、鹅岭栈桥的自我限流,是做了一道清醒的“减法”。限制的是景区人数,加的却是对游客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从安全角度看,这样的限流措施是必要之举。栈道、山崖景区地形复杂,人流量过大极易引发踩踏事故。景区限流,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从游客体验角度来说,这样的硬核管理反而更显贴心。说到假期旅游的痛点,人挤人绝对排在首位。一个景点,拍照都得排很久的队,甚至人流量大得到了拥挤程度,那肯定难有好的感受,更别说有心情欣赏风景了。三峡龙脊、鹅岭栈桥限流可能让一些游客有等候一时的遗憾,但现在的游客,越来越看重的是品质,而不再是单纯追求“到此一游”。相信两景区的自我限流,会赢得更多顾客的真心认可和真实口碑。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重庆两个景区 为啥火得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