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茹 济南报道
企业按需定制学技能
精准培训破解安全痛点
“以前安全培训就是念文件,听完就忘。现在能体验VR高空坠落,还跟着老师练会了心肺复苏,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心里有底了。”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陈荣飞的培训感悟,正是济南矿山企业参与工伤预防培训的真实写照。为破解“培训与需求脱节”的难题,各企业主动对接培训资源,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定制学习内容,让安全培训真正“解渴”。
马庄铁矿作为济南矿山行业的标杆企业,已连续五年组织员工参与工伤预防培训。“每年培训前,培训中心的专家都会到矿上,和我们的安全总监、一线班组长座谈,摸清开采、运输、支护等环节的高风险点。”矿长党志超介绍,基于精准调研,企业为不同岗位员工“量身定制”课程:安全管理人员系统学习《金属非金属矿山隐患排查方式及方法》,掌握法律法规与应急预案编制;班组长通过“案例剖析+小组实操”,提升隐患辨识、违章制止能力;一线员工则聚焦VR高处坠落体验、有限空间作业模拟等8大实训板块,把抽象规程变成可操作的技能。
为让培训效果落地,马庄铁矿还将培训所学融入日常管理,建立“风险辨识—精准培训—隐患排查—整改回访”的闭环机制。如今,企业不仅实现机械伤害、冒顶片帮轻伤事故下降超80%,井下机械化覆盖率也从70%提升至95%,用机械化替代人工高风险作业,从源头降低安全隐患。
莱芜矿业有限公司则把培训资源转化为常态化安全管理手段。“我们把VR安全体验、急救实训纳入日常安全考核,还邀请培训中心的专家定期来矿上复盘问题。”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40余名省市级应急管理专家的指导,以及金属非金属矿山通风作业智能化考培系统等专业设备,员工实现“理论+实操”双提升,全年参训率与考核通过率均超95%,安全操作规范意识显著增强。
企业转化培训成果
安全效益双提升
培训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企业将所学转化为实践、推动安全效益双提升的过程中。在济南各矿山企业,工伤预防培训的成果正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一组组数据显现,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助推器”。
莱新铁矿与金牛铁矿的班组长们,在培训后成了基层“安全守门人”。“以前查隐患全靠经验,现在用培训教的‘工作安全分析法’,能系统找出采掘面的潜在风险。”一位班组长分享道,去年他在巡检时,通过培训学到的隐患辨识方法,及时发现了一处支护松动问题,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冒顶事故;今年又用培训掌握的止血、包扎技能,成功处置1起轻微机械划伤事件。
鲁中矿业的班组长老张,则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推广培训成果。他把学到的“坍塌事故预防要点”整理成“支护牢、检查勤、不违规”的通俗口诀,在班组内口口相传。“老师结合矿上的实际案例讲,记得牢、用得上。”老张说,今年他所在的班组未发生一起安全问题,连新入职的员工都能快速掌握安全操作规范。
数据显示,2025年济南矿山行业工伤事故发生率较上年再降18%,培训覆盖的企业中,90%以上建立了“一期一档”的安全培训档案,85%完善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随着未来培训范围向高危作业一线骨干员工延伸,知识比武竞赛等激励机制逐步完善,济南矿山企业将持续以培训为抓手,重塑行业安全文化,在安全与发展的平衡中走得更稳、更远。
2025年,济南市锚定矿山行业井下作业高风险特性,由济南市人社局、济南市莱芜安康安全培训中心联合打造“需求导向、实操为王、全域覆盖”的工伤预防培训体系。
济南各矿山企业主动作为,结合自身岗位需求参与定制化培训,通过VR体验、急救实操、案例教学等形式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不仅推动工伤事故发生率持续下降,更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意识转变,为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