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打通医疗资源下沉“关键节点”

一师五团医院的一名医生上门为老年居民讲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资料图片)。为了让居民们都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五团医院的家庭医生走进居民家中宣讲政策,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为居民构筑起了健康守护网。 李康 摄

11月11日,六师奇台医院北塔山牧场分院的家庭医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体检。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内容,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4个,居民全人群签约率达78.45%,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9.19%。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11月14日,十师北屯市总医院分院的家庭医生上门为新生儿做健康体检。近年来,十师北屯市总医院分院积极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重型精神障碍患者、0至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线上+线下”随访医疗服务,帮助制定“一对一”健康指导方案,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11月14日,十二师五一农场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居民签署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近年来,十二师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92个家庭医生团队,将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送到职工群众身边。截至目前,十二师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8.56%。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冯晓玲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娅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兵团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充实签约服务队伍、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提升签约服务质量,积极推动医疗服务“进家门”、职工群众健康“有医靠”,构建起基层健康服务新生态。

全周期守护,夯实基层服务体系“硬支撑”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有个头疼脑热的去医院挺费劲。自从2022年我与六师奇台医院北塔山牧场分院的家庭医生签约后,现在有什么不舒服,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及时上门,真是方便又贴心。”六师北塔山牧场的72岁居民别克(化名)说。

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资源合理有效下沉、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的重要一步。近年来,兵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签约人群覆盖面逐年扩大,目前兵团常住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78.79%,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7.33%。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签约率高与履约率低的服务失衡矛盾、政策出台与落实不足的执行脱节矛盾、服务开展与体验欠佳的供需错位矛盾、工作繁重与待遇微薄的劳酬不均矛盾等问题。

“进一步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我们需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守护好职工群众的健康防线。”兵团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健康服务处处长薛文霞说。

为此,兵团卫健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兵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赋予家庭医生可充分调动的卫生资源,构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对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的改革,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卫生资源与卫生费用的“守门人”。

首先,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力量。《实施意见》明确,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组建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

其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实施意见》提出,居民在自愿选择与连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专科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签约后,上级医院拿出20%的专科和专家门诊预约号源,可优先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开放——相当于给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开辟了“绿色通道”,方便签约居民直通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就诊。

第三,加强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实施意见》确定,家庭医生需定期为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评估,掌握签约居民的主要健康需求,对签约居民进行分类管理,提供针对性服务。

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暖心升级”,标志着兵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有”向“好”转变,正努力让每个家庭拥有更坚实的“医靠”。

个性化服务,培育家庭医生服务“新动能”

一师一团二十五连72岁的居民哈姆拉·依拉木(化名)因糖尿病并发症多次住院,为避免老人病情加重,与他签约的一团新皇宫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阿卜拉·买买提每月会定期上门,为老人监测血糖、调整用药、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今,在阿卜拉·买买提的贴心服务下,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以前,我都是生病才找医生。现在,家庭医生主动上门来检查身体、给我讲怎么吃药,让我少得病、不得病,真是比自家孩子还贴心呢。”哈姆拉·依拉木说。

阿卜拉·买买提所在的新皇宫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一师医院医共体下属基层医疗机构,也是一师阿拉尔市首批推行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试点单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以来,新皇宫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创新模式,结合居民健康需求特点,将中医理疗、康复指导、健康咨询、上门服务等特色项目纳入签约范围,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供给,让签约家庭更有“获得感”。

“家庭医生既是居民身边的守护者、更是贴心人,真正实现了管理单元最小化、服务效能最大化。”一师医院公共卫生科主任腾雪飞介绍,一师医院医共体总院建立了“总院专家—分院家庭医生—连队卫生员”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了60个专业互补、协作默契的家庭医生团队,明确AB角机制,确保服务无缝衔接。同时,总院创新推行“全科+专科”协同服务模式,主动派出专家团队紧密对接各分院,探索在医共体框架下将医疗资源、诊疗技术等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路径,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的医疗服务。数据显示,该模式自推行以来,居民签约满意度提升至92.83%。

今年,兵团卫健委会同财政局印发《2025年兵团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落实项目资金2238.9万元,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糖尿病、高血压、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量身定制包括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就诊引导等服务内容的菜单式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为签约居民提供预防、保健、诊疗等全方位、多元化服务。

从单一健康管理到全周期服务覆盖,从“一刀切”模式到“私人定制”,兵团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升级”,一系列创新举措让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健康有人管、需求有回应”的民生温度。

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家庭医生“软实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屏障,其人才储备水平直接决定了这道屏障是否坚实可靠。为此,兵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升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让职工群众看病可以就近、就地、就优。

“我们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努力让患者有意愿留在基层看病问诊。”薛文霞说,其“关键一招”,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壮大家庭医生队伍。

为了让“关键一招”发挥重要作用,兵团有力有序扩大家庭医生队伍,持续强化家庭医生培养培训,实施“线上+线下”培训模式,组织疆内外专家、学科带头人对家庭医生进行系统培训,以不断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基。据统计,截至目前,兵团1436个家庭医生团队的4866名家庭医生全部参加了相关培训,有效提升了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李新春是八师一四八团医院公共卫生科的一名医生,自2023年起连年参加了兵团、师市组织的家庭医生业务能力培训。“授课老师都是行业专家,这样的培训机会十分难得。”李新春说,培训内容涉及基础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大家普遍反映收获颇丰。

李新春坦言道,由于目前全科医生短缺,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较大。比如,一四八团60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1万多人,每个工作日上午,家庭医生们要在门诊接诊预约患者,下午则要对签约居民、社区老年人进行家庭访视,此外,还承担着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工作。

“为了满足居民们的基本健康服务需求,需要大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生的加入,持续抓好人才培养,是提升家庭医生‘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薛文霞说,为了“留住人”,在家庭医生薪酬体系方面,兵团明确提出实行基于标化工作量的责任目标薪酬制,原则上将不低于70%的签约服务费用于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员的薪酬分配,每月根据家庭医生预算目标完成数量及质量进行绩效综合考评。

薛文霞表示,家庭医生制度能否立得住、走得远,最终取决于居民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当前,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兵团卫生健康系统将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综合、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让签约服务从“纸面”落到“实处”,让家庭医生从“医疗末梢”延伸为有力的“民生支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打通医疗资源下沉“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