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初冬的寒意,挡不住我市静海区大邱庄镇涌动的热潮。最近,镇上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天津市鑫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丰包装)申请到了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生产线升级;天津市筑诚钢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筑诚钢管)等一批企业成功申领了上千万元的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这些助企纾困解难的喜讯,正是大邱庄镇今年探索推行“园区小片长·企业大管家”服务体系后结出的首批“硕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部署。如何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基层的生动实践?大邱庄镇的答案是,从优化营商环境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今年,全镇创新成立静海区首个园区物业委员会,并将镇域划分为6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一名“片长”和一支涵盖经济、环保、安全等领域的服务团队,变“企业找上门”为“服务送进门”,目标是“小事片区办、大事吹哨区直部门”。
第一次听说要推行“片长制”,鑫丰包装办公室主任周璐眼前一亮,“这可是好事,以后有困难就找‘片长’。”说这话时,周璐还没意识到,“片长”的大作用没多久就体现了出来。
彼时,企业正投资建设“高档金属包装材料及新能源复合金属材料制造项目”。“我们这个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立项早,初衷是为了企业提质转型专攻精细化生产。”周璐回忆道。项目的体量和大邱庄镇政府对企业的持续关注,让“片长”和相关部门敏锐地意识到,鑫丰包装的升级改造很可能与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方向吻合。“区里、镇上组织了很多轮政策宣讲和解读,就像是给我们‘划重点’。”周璐说,“他们基于对我们项目的了解,主动提醒、引导我们,‘你们这个事儿,是不是可以往这个政策上靠一靠?’”
接下来,就是一场“保姆式”的申报陪伴。周璐形容,“片长”成了企业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桥”。“企业有时不一定能直接和政府部门无缝对接,‘片长’的‘穿针引线’太关键了,他们辅助我们分析项目细节与政策的匹配度,指导我们准备申报材料,让企业实实在在地规划,精准对接国家的政策‘图谱’。很快,我们就成功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不仅缓解了企业资金链的紧张,更是对企业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周璐感慨地说。
在园区另一隅,筑诚钢管同样品尝到了“片长制”的“甜头”。帮助其成功申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正是园区“片长”之一、大邱庄镇公共管理办公室(环保)副主任陈刚。
“想要申请补贴,前提是要符合环保绩效评级,被评为A级的企业可以在重污染天气等应急期间自主减排,这对保障订单、稳定生产至关重要。”陈刚介绍,这套评级标准非常严苛,申报材料要求高、流程长。虽然筑诚钢管有强烈的升级意愿,但在具体操作上却一直“摸不着门儿”。
“我们就耐心地从政策普及开始,告诉企业为什么要评、怎么评,在企业找第三方进行环保设备提升、厂区环境改造时,我们也派出专家,在‘跑冒滴漏’治理、车间密闭等环节给予技术指导。”陈刚说,“企业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我们积极帮助对接环保部门,抓紧安排专家审核流程,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评级和资金申请。”这让企业在秋冬季生产中保持了稳定,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绿色转型带来的政策红利。
无论是鑫丰包装的“桥”,还是筑诚钢管的“速”,其背后都是“园区小片长”体系带来的服务理念之变。
“大邱庄镇企业多,分布特点各异,划片管理就是将全镇分成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个‘全能型’服务团队。”大邱庄镇网信办主任杨翊说,“片长”和团队成员就像企业的“小保姆”兼“大管家”,无论下雨排水、下雪清理、门前三包,还是政策宣讲、需求对接、难题协调,都要“一手包办”,让“硬环境”升级+“软服务”创新,实现精准滴灌。
“以前可能是企业自己管自己,现在是我们和大家一起管,目的就是让上级的好政策、镇里的好服务,能最高效、最直接地触达企业。”杨翊说,“这正契合了全会精神中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还要把这种模式在更多区域推广复制,继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既要服务好现有的企业梯队,如友发、源泰这些冠军企业,也要培育更多像鑫丰、筑诚这样的‘好苗’,让大邱庄的发展活力更足、动能更强。”
“片长”来了,企业“笑”了。在大邱庄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通过一个个“片长”的奔走、一项项政策的落地、一家家企业的成长,转化为基层沃土上生机勃勃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