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兵团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兵团实际、彰显兵团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在新起点上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兵团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从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推动技术改造升级、增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为兵团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指明了方向。兵团要立足实际,紧抓重点,通过技术改造、链条延伸和优化布局等,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一是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以提高产品品质为主线,强化标准引领、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在农产品、原材料等领域推动以国家标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加快兵团制造业品牌建设、培育和推广,激励棉花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卓越质量和高端价值链攀升。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推动重要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持续打造兵团现代化工、铝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集群。三是持续推动技术改造升级。深入实施“千企技改”、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兵团传统领域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改造,推动设备更新和工艺优化,提升企业数智化水平。聚焦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重点产业,加快实施绿色节能技术改造,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等,推动传统产业向节能、低碳、循环方向转型。四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持续优化兵团整体发展格局,主动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整体布局。聚焦兵团七大主导产业和21条重点产业链,积极有序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推进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新赛道。《建议》强调,要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并从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创新监管方式、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为兵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指明了路径。兵团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培育新增长引擎,让新兴产业“小树成森林”、未来产业“新芽快破土”。一是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全力推动兵团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壮集群。提升硅基、铝基等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全力攻关升级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国产采棉机智能制造等自主生产能力,聚力打造通航“六大产业基地”,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二是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依托特色生物资源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生物制造产业,联合科研机构加快建设量子材料转移创新应用基地。三是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开展产业创新项目,推进兵团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促进兵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四是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培育良好政策制度生态,建立健全兵团技术孵化与容错机制。加大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力度,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强化要素供给,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丰富技术应用场景,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现代化的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建议》从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以及加强服务标准和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为兵团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遵循。兵团要着眼“优质高效”发力,推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扩能提质,促进融合发展,强化标准引领,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和韧性。一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工农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数字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补齐专业化生产服务环节短板,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持续完善精准灌溉、农机共享、智慧农田管理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发展。以满足职工群众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为导向,提升商贸、健康、文旅、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创新消费场景,发展夜间经济、线上定制等新模式。三是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聚焦融合,拓展兵团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推动实现“服务赋能产业、产业带动服务”的双向共赢。鼓励兵团制造企业向“产品+服务”转型,拓展运维管理、全生命周期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依托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构建兵团高效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促进“田间到餐桌”无缝衔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强服务标准和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标和行标的企业服务标准,提高兵团服务业品质。完善兵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监督,让优质服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从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健全多元化和韧性强的国际运输通道体系、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推进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为兵团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指明了方向。兵团要立足实际,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立足长远,加强兵团交通、能源、信息、水利设施统筹布局,优化布局结构和发展模式,提升网格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安全韧性与长期运营能力。二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机遇,深度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兵团算力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全力建设覆盖广泛的兵团信息通信网络,完善兵团政务云架构,提升数据流通效率。三是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兵团骨干通道建设与薄弱地区覆盖,提升路网连通性和韧性。优化枢纽布局,发展多式联运,持续完善兵团铁路、公路、航空设施,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坚持“兵地交通一张网”,深化兵地交通领域合作。四是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开展“新能源+构网型储能”示范项目。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加强电网建设,全力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五是筑牢水利安全与城市韧性基础。加快兵团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灌区节水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兵团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作者单位:兵团党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