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讯 记者张昊 为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11月21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妇女署在四川成都共同举办“妇女权益保障司法理念与实践经验”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妇女署在妇女权益保护与反对家庭暴力领域合作的重要活动,通过反家庭暴力司法实践的国际交流研讨,汇聚司法智慧,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王中明,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域主任克莉丝汀·阿拉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中明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的隆重纪念,更体现了司法领域对全球妇女峰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国法院始终秉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立场、理念,致力于推动完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工作机制,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并为实现“零暴力”目标不懈努力。 克莉丝汀·阿拉布女士强调,值此“北京+30”之际,让我们铭记,司法体系是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是保障妇女权利的关键所在,更是将平等承诺转化为现实的保障。联合国妇女署愿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及与会各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加快落实《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会议设置“家暴认定的证据规则”“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签发与执行”“涉家庭暴力案件中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保障机制”等专题讨论。会上,国内外法官代表和专家学者结合案例开展深入研讨,总结司法实践成果,汇聚全球智慧与经验。 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2个省市区的地方法院代表,联合国妇女署代表以及来自美国、德国、巴基斯坦等国的法官、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研讨会。 会议召开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反家暴典型案例,案例包括对精神暴力的认定、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供跨学科知识、“一站式”反家暴联动机制、家务劳动补偿金的判赔等,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法院为“零暴力”目标所作的不懈努力,积极响应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国际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