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押注具身智能赛道 焊接龙头卡诺普赴港募资寻突破

中经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近日,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凭借在机器人控制器领域积累的技术,卡诺普于2018年完成关键转型,进军机器人整机制造,并迅速成长为2024年中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制造商及出口商。

然而,招股书也揭示了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盈利波动剧烈,2024年更是录得亏损,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凸显出在激烈市场竞争与持续研发投入下的生存压力。

此次赴港上市,卡诺普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加强研发能力,尤其是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及拓展海内外市场。

盈利波动大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卡诺普是一匹不容忽视的“黑马”。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算,卡诺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制造商,还在关键焊接机器人细分领域(包括激光焊接及切割机器人)的所有中国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早在2012年时,公司创始团队凑齐50万元初创资金,于成都成华区龙潭大学生创业园开启了创业征程。

当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虽发展迅猛,但本土制造企业较少。卡诺普从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控制器切入市场。据卡诺普联合创始人朱路生此前透露,公司依托比亚迪和富士康这两个标杆客户,很快吸引了200多家客户,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2018年,卡诺普控制器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半壁江山,成为该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当时,朱路生和团队分析认为,机器人行业属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未来将进入头部企业集中阶段。他们判断,做机器人整机的公司必然会掌握核心控制器、零部件,因而未来控制器市场可能会消失或大幅萎缩。

基于这一预见,卡诺普开始从一家零部件公司转型为整机公司,开启了“二次创业”, 2018年成功推出首款完整机器人产品,2022年成功推出首款具身智能机器人。

经过多年发展,卡诺普已构建了涵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三大类的全自主研发产品矩阵。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组合覆盖超过70个型号,以焊接技术为核心优势,同时集成了切割、打磨、精密加工、冲压、搬运与码垛、装配等多种功能。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22亿元、2.34亿元、1.56亿元,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从收入结构看,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作为核心业务,贡献营收的86.7%,其中六轴焊接机器人和六轴多功能机器人的占比分别为55%和25.9%。协作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占营收比重分别为6.3%和4.3%。

毛利率方面,公司在上述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27.5%、27.1%、30.4%和32.4%。这主要得益于其对产品组合进行调整,推出系列或旗舰型号的工业机器人带动整体毛利率持续改善;推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毛利率相对较高,以及更高销量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据悉,具身智能机器人虽然目前收入占比较低,但毛利率高达50%,成为未来潜在的核心利润增长点。

全球化布局是卡诺普另一大业务亮点。公司的产品已出口至全球40个国家及地区,市场覆盖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南亚及北美地区。按2024年收入计算,卡诺普是中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出口商。2022年—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15.6%、19%及10.5%。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9.1%。

然而,公司的盈利状况却波动明显,净利润分别为2826.5万元、168.8万元、-1294.4万元、843.8万元。

对于2024年的亏损,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主要是由于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具体来看,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的收入增长及客户群扩大,导致应收账款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另一方面,为支持新产品的推广和自主研发矩阵的持续发展,公司也实行了更为灵活的付款条款,从而导致公司短期应收账款增长,净利润计算上出现短期的亏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告期内,卡诺普确认为其他收入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010万元、2080万元、1030万元、570万元。若无此项支持,公司实际盈利能力将大打折扣。

现金流方面,2023、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为负,分别为-3088.1万元及-1775.6万元。尽管在今年上半年转正至888.4万元,但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达到3016.6万元,经营现金流仍难以满足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

上市挑战

对于此次赴港上市,卡诺普在招股书中提示了多项风险因素。

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涵盖全球性跨国企业、成熟的国内制造商以及新兴技术公司。面对发那科、ABB等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如汽车精密制造、半导体设备等领域)形成的较强壁垒,以及国内制造商的竞争,卡诺普暂未与主要竞争对手拉开显著差距。若无法持续跟上技术变革节奏,或未能有效控制成本,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风险。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11月9日,卡诺普在国内拥有297项专利,包括62项发明专利。公司的全栈自主研发能力构成其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内少数具备全栈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研发投入方面,2022年—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3390万元、3600万元及3600万元,占营收比例维持在15%—17%。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1810万元,占营收的11.6%。

公司表示,随着开发新产品线(特别是协作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预计将提交更多专利申请,并扩展软件及商标注册范围。除目前正在申请的商标外,计划在未来3—5年提交超过200份IP申请,战略重点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目标是确保特定年份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不低于申请总数的80%。

供应链集中是其另一大风险。2022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约为0.74亿元、0.6亿元、0.51亿元及0.57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金额的46.3%、48.5%、40.7%及43.8%。其中,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长期维持在17%—23%之间,对核心部件供应商存在较强依赖。

公司的应收账款压力也不容忽视。在销售端,公司客户群体涵盖金属及机械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新能源、消费品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截至上述报告期末,公司的贸易应收款和应收票据分别为7500万元、1.01亿元、1.14亿元和1.42亿元。

据了解,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15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4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0.4%。

未来几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加速,从2025年的52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9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5.3%。

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也从2020年的740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1016亿元,实现8.3%的复合年增长率。

近年来,国内制造商迅速崛起,在定价方面展现出强劲竞争力,能够敏捷响应客户需求,并具备本土化服务能力。因此,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本土替代已成为行业显著的发展趋势。

本次赴港IPO,卡诺普表示募资将用于加强公司的研发能力,亦用于国内市场品牌建设及海外市场扩张等。

公司特别强调,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是核心布局方向。据了解,具身智能作为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前沿方向,旨在通过算法与硬件的深度结合,让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执行复杂任务。

今年7月,卡诺普具身智能机器人获得汽车产业知名企业近100万美元的订单;8月,获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领军企业的订单。这些订单或意味着公司在新兴领域的技术商业化开始破局。

卡诺普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经理邓世海此前曾表示:“最初是解决机器人基础运动控制问题,然后是深入理解各行业工艺,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向具身智能方向发展,正是卡诺普目前的发展目标。”

就上市后资金分配计划及产能扩张目标等问题,对方表示以后续公告为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押注具身智能赛道 焊接龙头卡诺普赴港募资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