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孩子烧了两天,担心交叉感染,一直没敢来医院,没想到这里不仅不限号,还能提前开检查单,避免了排长队。”11 月 26 日中午 13 时,在北京儿童医院三楼内科门诊候诊区,拿着血常规化验单等待就诊的市民王女士说。
当前,北京正处于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期,面对激增的患儿就诊需求,北京儿童医院通过开设不限号门诊、延长服务时间、推行诊前开单、拓展线上诊疗等举措,方便患儿就医。
记者了解到,该院启用了诊前开单机制,在家长自愿前提下,分诊台可在就诊前为患儿开具血常规、病原学检测,如甲/乙流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等检查。线上预约患儿到院后可通过小程序申请办理。
“我们还实施‘全院一张床’机制,为满足患儿住院需求,医院动态调整内分泌、新生儿外科等其他病房床位,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门诊部主任李豫川介绍。
在防治儿童流感方面,受访医生强调,流感治疗要把握“黄金48小时”。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大量复制。感染后24~48小时内,病毒复制活动达到高峰,此时患者体内病毒载量最高,传染性也最强。
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荃表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其作用机制并非直接杀死病毒。如果在病毒复制高峰前或初期用药,能最大限度地阻止新病毒的产生,从而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病毒排放。
但王荃也提醒,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能缩短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但并不建议孩子一发热就立即服用这些药物,因为引起发热的呼吸道病原有多种,这些药物只对流感有效。
对于有发生重症流感或流感并发症高风险,且存在流感疫苗禁忌或未接种流感疫苗(或接种疫苗2周之内)的儿童,可考虑进行药物预防。但药物预防可以降低但并不能消除流感风险,儿童停药一段时间后会重新恢复对流感的易感性。因此,不推荐对儿童常规进行药物预防。
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光远介绍,抗生素、消炎药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而流感属于病毒感染,因此,包括阿奇霉素在内的抗菌药物对流感无效,甚至可能因滥用抗生素增加孩子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不过,如果孩子发生流感病毒和细菌或支原体混合感染,医生也会考虑联合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和抗菌药。
在居家护理方面,赵光远指出,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将体温降至正常,而是实现一定程度降温,增加孩子的舒适度,让孩子安全度过发热期。
王荃建议,绝大部分流感儿童都是轻症患者,可以居家护理,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已经确诊流感的儿童出现超高热、高热不退或发热时间超过三天,精神差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频繁呕吐或腹泻,抽搐等。如果出现症状反复,如流感症状缓解后再次发热等,均需要及时就医。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满足儿童就医需求,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发热咳嗽门诊开设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确保每天24小时均有医生接诊,且不限号。
李豫川介绍,家长可通过“北京儿童医院”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预约挂号,点击“内科”选择内科或发热咳嗽门诊均可。除线上挂号外,白班号16:30前、小夜号22:30前,均可在医院自助机挂号。内科小夜普通门诊16:30开放当日号源。
李豫川告诉记者,为缩短患儿等候时间,医院采取了多项措施。相比去年,今年12月医院白班门诊出诊单元计划增加60%。针对每天下午3时后、晚上7时后患儿集中就诊现状,医院根据门诊挂号情况、病人等候情况等,第一时间启动动态支援机制,由内科相关科室医生及时支援门诊。各科室对医生也已实现门诊、急诊、病房统筹管理,确保医疗资源高效调配。
同时,医院加强了检验、影像、药学等窗口部门与临床协同,增派人手、延长工作时间,加强巡视,一旦发现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即灵活加派人手。针对呼吸道病原检测需求高,咽拭子采样窗口提前至7:30开放,结束时间延续至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