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鸣
《阳春白雪》杨朝英著 上海书店1987年版
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简编”《阳春白雪》民国版内页
三十多年前,我在上海福州路的古籍书店里,看到一位老年读者站在书架前挑书。他向一位女营业员询问:“有没有《阳春白雪》?是杨朝英编的那本。”女营业员满脸惊愕,答道:“阳春白雪?没有。” 老人讪讪离去。随后便听见女营业员嘀咕:“什么阳春白雪,还下里巴人呢。”我当时也心生疑惑,难道真有《阳春白雪》这本书?这个场景就此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直到多年后,我在老师家中见到了一本《阳春白雪》,是上海书店1987年的影印版,只是不清楚它所用的底本是什么,只知道《阳春白雪》是元代编纂的一部散曲选本。
听老师讲,《阳春白雪》共有两种。一种是南宋后期赵闻礼选编的宋词选集,遴选231家词作671首。每卷编次,先慢词、后令词。卷一至卷三,犹多北宋词;卷四以下,率多南宋词。宋末江湖词人之作,亦多萃集于此。正集八卷所选,以妍雅、婉约为主;外集所选则雄浑阔大、激昂慷慨。有葛渭君校点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本。另一种是杨朝英所编《阳春白雪》(《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是元代最早一部散曲选本。其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延祐年间,前有贯云石序言。书中还附有燕南芝庵《唱论》一篇,为研究金、元声乐提供了资料;另附有宋、金人所作大乐(词)10章。杨朝英初编此书为前后集共10卷,前集5卷为小令,后集5卷为套数。后来此书或许经重编,编次以曲调分类,反映了编者对音律的重视。据书前所列“阳春白雪选中古今姓氏表”内所记,共选八十余位曲作家的散曲。
1946年9月,黄裳在南京清凉山龙蟠里国学图书馆“盋山精舍”偶然借到一部蝴蝶装的元刻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卷前的河东君(柳如是)小像引起他的极大兴趣。1947年,黄裳曾在《访“盋山精舍”》重校记中说:“今年夏天,在来薰阁(当时北京琉璃厂最大的古籍书店)买到两册《阳春白雪》,即是那曾经柳如是校过的元本的摹刻本,黄跋(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黄丕烈)也照样影刻了,可惜书中的校笔,与书前的河东君小像没有办法照样刊下来。”2007年黄裳在《南京书事》一文中,再次回忆了六十多年前在“盋山精舍”的访书经历,“我对柳如是研究产生兴趣,怕就是此时萌生的。”
我有幸在一位书友处,见到了柳如是与钱谦益的旧藏《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此书为一函两册的蝴蝶装,正是黄裳在“盋山精舍”所见的版本形制,不过这并非原刻本,而是南京图书馆为纪念江南图书馆成立百年,于2007年按底本精印复制的珍品。其底本出自丁氏八千卷楼的旧藏精品,不仅有柳如是的批校,还留存着黄丕烈、丁丙的题跋,书中更钤有“惠香阁读书记”“惜玉怜香”“女史”等柳如是印章,以及钱谦益的“牧翁”“钱受之”等多方印记。虽是重印本,却装帧极为精美,书友也是花费重金购得,将其奉为心头珍宝。除了开眼以外,我对《阳春白雪》一书有了更深的认识。
庚子年冬,我在上海福佑路旧书市场淘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简编”系列的《阳春白雪》。那日天寒地冻,我本无意出门,只因要帮书友带一本书,才赶早去了福民珍宝城四楼。虽是大寒时节,市场里的淘书者却依旧不少。我到市场时已七点多,终究还是没赶上专卖民国书的老陈书摊的早趟。或许是习惯使然,即便错过了早趟,我还是在他的书摊上挑到了五六本民国书,其中有商务印书馆1941年8月版的《顾亭林先生年谱》、1937年2月版的精装本《赫尔曼与陀罗特亚》,开明书店1926年9月版的《外套》,还有日本讲谈社1943年出版的日文版《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摊主老陈是个性情中人,早年以收书为业,如今转而卖书,将满室书香传递给更多爱书之人。
在所得民国书中,尤以这本商务印书馆的《阳春白雪》最被我看重。这本不仅品相完好,而且是影印本,此影印本由徐乃昌主持刊印,所依底本为徐氏“小檀栾室”影钞钱塘丁氏善本书室藏元刻本。徐乃昌(1868—1946),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辛亥以后居上海,以藏书、刻书、访碑及收藏金石古器物著名。书后附刻黄丕烈三跋。
《阳春白雪》这部书,是徐乃昌所编《随庵丛书》中的一种,其刻印工艺精良,底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此底本曾先后经钱谦益、黄丕烈等名家递藏,后成为丁丙八千卷楼的藏书。清末徐乃昌借江南藏书名家所藏宋元善本影刊《随庵丛书》时,从丁氏善本书室借出这部底本,由其夫人马韵芬影写后付梓行世。书中字体端庄秀丽,行间的小字更显笔力精神,这也是徐氏继《玉台新咏》之后的又一杰作,堪称清末精刊本的代表作。
从最初听闻和了解《阳春白雪》,到感受元代散曲的独特魅力,再到欣赏旧时刻本的镌镂之美,时隔三十余年,我竟能得到徐乃昌“小檀栾室”影刊本的影印版,也算是极为珍贵的机缘。这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简编”的《阳春白雪》上,钤有“秋云”印章,还贴有“秋云轩藏书1326”的标签,不知是哪位藏书家的印记,待日后有机会,定当细细考证。(作者为藏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