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中国未来五年会以更大力度支持消费”“将着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会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潜力”……这两天,在中国官方公布《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后,外媒纷纷作出评价。27日,中国国务院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就这一方案作出详细说明。国际舆论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这份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后首个印发的促消费政策文件,将为各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但是目前,部分供需领域还存在着错配与堵点。比如,适应居民品质化、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创新应用和供给不足;养老育幼、文旅和智能消费等需求旺盛,但老年用品、智能终端、低空观光、IP衍生品等个性化供给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需求。
这就不难理解,方案为何强调要“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目的就是让供给端适应消费趋势新变化,实现“老百姓想要什么,供给都能跟得上”。同时,这也会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优质优价的产品,实现供需双向奔赴,进而最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基于此,《方案》提出两个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到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到2030年,基本形成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升。同时,针对供需错配的主要领域和堵点环节,《方案》部署了5方面19项重点任务,包括拓展增量、深挖存量、细分市场、场景赋能及优化环境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对《国际锐评》分析说,《方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围绕“老幼中青”等不同年龄人群差异化需求,分别提出了提振消费、增强供需适配性的举措,体现出中国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取向。
比如,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行动不便、居家照料需求增加等痛点,将加强养老服务机器人、适老鞋服等产品研发,持续推进互联网应用及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针对年轻人注重“个性表达”等,将支持开发更多国潮服饰、IP文创产品等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态度的产品等。这种精准匹配将进一步发掘消费潜力,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消费需求。
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提出消费新目标对世界无疑是个利好。目前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已达2.3亿种,家电、家具、文体用品、服装家纺等100多个品类产量全球第一。《方案》提出“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无疑将拓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空间,为世界创造更多共赢机遇。
具体来看,万亿级消费领域包括老年用品、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等。以老年用品为例,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支撑。千亿级消费热点包括婴童用品、智能穿戴产品、化妆品、健身器材等。通过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和优化消费市场,更多的优质外国商品与服务将进入中国,而中国培育的消费新动也能更多“出海”,为全球消费市场复苏注入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是促消费的关键驱动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达5.15亿,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人工智能终端新产品竞相涌现。与此同时,中国连续12年是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保持全球领先。《方案》提出要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包括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等,这给全球特别是外企提供了重要创新机遇。
德勤中国消费行业主管合伙人张天兵对《国际锐评》谈到,中国最新发布的促消费政策文件,让包括德勤在内的广大外企深感振奋。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告诉《国际锐评》,就在两天前,集团在合肥新建的全流程研发测试中心竣工,这将使整车研发时间节省30%,部分新车型研发成本最高可降低50%,“更加深度地契合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呼唤更高质量的消费供给和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中国消费新目标的设定与落实,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会让更多国际人士感受“购在中国”的独特魅力、体会“深耕中国”的价值意义。
原标题:《中国的万亿级消费新目标利好世界》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高飞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