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以广阔行迹,捕捉生活本真“消息”

  黄善卓

《消息》贾平凹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至2024年间,贾平凹自书房走出,深入故乡商州的乡镇,又远涉陕南、陕北的村寨,以及黄河、渭河沿岸的甘、晋、豫、鲁四省,进行系列采风活动。在田间乡野、镇街市廛,贾平凹倾听普通人的故事,记录下很多手记,并最终创作出这部“笔记体”的《消息》。

  从体裁来看,《消息》可被视作一部短篇作品合集,其中大部分都能归入短篇小说的范畴。这些小说涉及多元题材,其中有谈玄说幻的志怪小说,有描摹世情的志人小说,还有一类小说则是作家借虚构故事来自抒胸臆,其中可以明显看出作家的影子,不妨称之为“志己小说”。

  志怪:虚构中透着某种真实

  《消息》中的志怪小说,有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流风余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志怪小说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风所及,影响深远,至《聊斋志异》而达到顶峰。古典文学中的志怪小说,留下许多有关神仙鬼怪、殊方异物的生动故事。它们为现当代文学的创作积累了养分,树立了楷模,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铸剑》,其故事就来源于晋代干宝所著的志怪小说《搜神记》。

  在《消息》中,贾平凹赓续古典文脉,汲取民间养分,也创作了一些具有当代范式的志怪小说,如《集市》《童山狼》等作品。在《集市》中,贾平凹描述一个游手好闲的街溜子,在乡镇集市上遭遇的离奇怪事,其中对集市上贩夫走卒的叙写,于玄幻的境界中又透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童山狼》采用双线叙事,分别讲述一匹人畜无害的独狼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农妇的故事,他们彼此虽为异类,却有着相似的悲苦遭遇。这篇小说的情节,有一种“庄生化蝶”般的惝恍迷离,细细读来却让人唏嘘。该书中的志怪小说,虽然有些荒诞不经,但又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于虚构中透着某种真实。

  志人:呈现乡土中国的纷纭世相

  贾平凹的作品一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消息》中的志人小说刻画的多为乡野中的人物形象。他们秉性各异,遭遇不同,其中有基层干部、乡野村民、民间艺人、阴阳先生、山中隐士……呈现基层社会的群体复杂性。在书中,贾平凹以“八面出锋”的笔法,以及群像式的表现,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从不同视角呈现乡土中国的纷纭世相,以及村镇生活的原生风貌,产生一种“多点成面”的效应。

  在表现形式上,《消息》追求丰富多变的写法。其中很多故事采用白描方式,简练而传神。《柳嫂哭灵》一篇则别出心裁,运用独白形式,通过一位农妇在亡夫灵前的哭诉,讲述了一段农家的奋斗经历,以及接连遭遇的不幸变故,读来像一段控诉命运、有悲有恨的咏叹调。同样是对村镇干部的刻画,《海坪》体察了基层政治生态中的某些腐败现象,而《西洛水》则表现了村镇干部“还山以绿,致富于民”的动人事迹,两相比较,浊清分明,可谓“一样水土养百样人”。同样是写乡村旅游,《蛤蟆》与《桃花谷》在立意上也有不同,体现了贾平凹鱼龙百变的艺术手法。

  志己:写作其实都是写自己

  贾平凹说:“作家写作时,其实都是写自己。”《消息》中的故事,题材或采自民间,但其中有作家的选择取舍、价值判断、加工润色,无不带着作家的精神烙印。还有一些故事,甚至可以视为作家生活经历的镜像,例如该书的最后一篇故事《诉苦》,颇有些卒章显志的意味,是“志己小说”的代表篇目。

  《诉苦》中的主要人物“第五门”是一位乡村出身的知名作家,他平日里“独惯了”,“不善于结交,不爱到热闹处,性子拗,说话直”。但在乡亲们看来,他经常在重大场合亮相,可谓声名赫赫,风光无两,觉得他关系熟络、门路广阔,于是不免有亲友上门请托办事。但面对诸般力有不逮的请托事项,第五门又着实无可奈何。这篇故事也许在情节上有所虚构,但第五门应对凡俗事务时的种种苦恼,大概贾平凹也有所经历,或者感同身受,于是在书写中表现出一种“理解之同情”。或者可以这么说,在精神层面上,第五门约等于贾平凹。

  《消息》中还有一些篇目,以写实笔法对黄河流域的山川风物进行精彩描绘,实为非虚构的散文佳作,可以称为“山河志”,如开篇之作《黄河晋陕大峡谷》,以及《仓颉庙》《三河口》等篇目。《黄河晋陕大峡谷》以恢宏的笔势描绘黄河的奔流、文化的厚重,读来荡气回肠。“黄河河面开阔,汪洋一片。时而厚云积岸,大水走泥,时而五彩祥光闪耀,荣光幂河……”这些描绘山川风物的篇目,有着《山海经》的神韵,它们像电影里的空镜镜头,为书中的故事勾勒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叙事背景。

  贾平凹以广阔的行迹、深入的体察,收集了丰赡的素材,再以文学的巧思加以催化,酿成了《消息》中的诸篇佳作。这些故事虽有着独立情节和不同风格,或沉郁雄浑,或凄清悲凉,或清虚冲淡,或激情昂扬,但把它们串联起来,便构成乡土中国的多彩剪影,折射出生活本真的“消息”。(作者为书评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以广阔行迹,捕捉生活本真“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