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正,则事业兴;作风实,则产业强。南川园区党委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对于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将其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强化理论武装,是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搭建多层级学习体系,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等重要内容。同时,开展“作风建设与产业服务”专题讲座,组织赴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让干部职工直观感受作风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压紧压实责任,让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构建“党委统揽、纪委监督、书记主抓、班子协同、部门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将作风建设要求融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关键环节。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让管人、管思想、管作风成为常态。
——聚焦主责主业,作风建设成效在产业发展中得以彰显。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绘制精准招商图谱,以多元招商形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补强战略性产业链条,拓展新赛道。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工作机制,狠抓项目建设与技改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同时,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基础设施硬件配套升级,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零碳领航 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在产业发展的背后,南川园区对“双碳”目标的探索从未止步。园区将零碳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善用“天时地利”,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天时”——抢抓机遇,完成零碳园区试点申报。园区积极对接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围绕八个方面完善申报资料,高质量完成《国家零碳园区试点申报书》编制工作。同时,帮助企业申报省级零碳(近零碳)工厂,推动企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协同增效。立足产业发展现状,推进晶硅锂电标准编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规范指引。园区积极探索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加强与编制单位沟通衔接,力争标准规范早日出台,形成可执行、可参照、可复制的规范标准。
“地利”——结合新能源产业优势和网架结构优势,园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布局发展新兴产业。以绿色算电融合产业示范基地为试点,探索“以绿制绿”模式。依托联通绿电智算中心6兆瓦风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项目、丽豪清能3.26兆瓦、天合光能20兆瓦、高景太阳能17.9兆瓦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鼓励企业参与绿证绿电交易。
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南川河(园区段)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5.8%的高水平。青海高景太阳能有限公司获评“环保诚信企业(绿牌)”……如今,园区绿色发展标杆效应日益凸显。
产业崛起 构筑经济发展脊梁
起势、成势!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南川园区正以光伏、锂电、绿色算力三大产业为“顶梁柱”,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光伏产业“枝繁叶茂”
沿着南川园区的“光伏一条街”一路前行,高景太阳能、天合光能、晶科新能源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生产车间里,机械手精准地搬运着各类产品,流水线上的光伏组件源源不断地输出——这里集聚了全省90%以上的光伏产能,见证着青海光伏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自2021年高景太阳能30GW单晶硅项目落地以来,园区抢抓能源革命机遇,实现了光伏产业“从硅料到组件”的全链条突破。面对2025年行业结构性调整,园区锚定技术创新,钙钛矿组件项目加速落地,填补了青海在新型光伏技术领域的空白。分布式光伏项目多点开花,进一步提升企业绿电自用率,为“双碳”目标写下生动注脚。
绿色算力“破茧成蝶”
在光伏、锂电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南川园区紧跟“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将绿色算力作为发展的新赛道。西宁市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规划落地,联通三江源算力项目已投用,移动绿电智算基地即将启动运营。
截至目前,绿色算力投资占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量的40%,吸引10家头部企业入驻。“绿电赋能算力,算力驱动创新”的图景正在园区徐徐展开。依托青海丰富的绿电资源,园区算力项目绿电占比超80%,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为全国“东数西算”战略提供了“青海方案”。
锂电产业“强筋健骨”
如果说光伏产业是园区的“绿色名片”,那么锂电产业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弗迪电池和时代新能源的生产车间里,一块块动力及储能电池源源不断地下线。依托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南川园区已形成年产42GWh动力及储能电池、12.3万吨正极材料的庞大产能规模,带动西宁锂电产业集群连续两年入选国家级“百强产业集群”。
今年1至10月,园区锂电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时代锂电池技改项目部分投产,海得储能的落地建设让锂电储能产业“逆势上扬”。
招商创新 注入发展新活力
园区不仅是产业集聚的强磁场,更是创新突破的试验田。近年来,南川园区在招商机制方面持续创新,为园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年截至目前,园区完成签约额100亿元,省外到位资金41.64亿元;
成立招商专班与青海绿川产业招商服务有限公司,创新“专业机构+专班”招商模式,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
紧扣光伏、锂电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编制产业链项目建议书。聘请4名招商顾问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园区招商“朋友圈”;
深度融合开发区下沉锂电、绿算产业专班,科学制定招商计划,园区领导先后开展招商17次,对接25家企业13项目;邀请接洽客商80余次,签约项目8个,落地4个。
从光伏、锂电储能到绿色算力,南川园区以“链”式思维布局产业,以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走进园区,招商的“乘数效应”正在这里持续释放,为产业能级跃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服务升级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审批提速、服务前移、要素保障到位……好的营商环境是园区提升竞争力的“隐形招牌”。以务实举措优环境、以精准护航促发展,南川园区正全力进发——
【政策先行破难题】率先推进西宁市首例工业用地“标准地”挂牌出让改革,让企业拿地后能快速开工。
【筑好生态聚产业】1750亩绿电协同示范产业园吸引华为、阿里云、新华三等项目入驻;中国移动青海算力中心、青海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也相继落地。结合绿电优势,布局清洁能源装备、绿色算力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
【盘活资源促升级】青海矽珂硅碳负极材料、杭州众能光电钙钛矿项目加速落地,既盘活闲置资产,又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总投资23.8亿元的稀土锂电池项目,通过整体收购固定资产的方式,盘活闲置用地,实现“土地盘活+产业提质”的良性互动。
眺望前路,“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南川园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继续在光伏、锂电储能、绿色算力等领域深耕细作,不断书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