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帮我们守生意”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初冬的小镇,天色微亮,寒意初显。东沙村临时集中售卖点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这里是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东沙村的一处集中售卖点。猪肉铺的蔡老板正低头整理票据,手边摆放着新鲜猪肉。

  “蔡老板,今天的‘两证’都有吧?”忙碌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他抬起头,只见城厢区市场监管局东海所所长朱琼站在摊位前,手拿一份表格,笑着向他打招呼。

  蔡老板从手机里调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亮出电子二维码。朱琼用手机扫描,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屠宰企业、检验时间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她在检查本上打了个钩。

  这样的高效检查场景,一年前还难以想象。“光靠我们所里几个人,就算天天连轴转也顾不过来全镇的肉制品销售点。”朱琼坦言。从去年开始,该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镇食安办和社区网格员成立“猪肉安全联盟”。一场守护小镇“肉案子”的行动由此展开。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地毯式”摸排。经过前后不下5轮联合检查,大家终于把镇上40余户猪肉经营户的进货渠道、销售情况摸清了。

  联盟采用突击式检查方式,由执法人员直接到销售点“翻账本”“对票据”。遇到票证不全或手写记录模糊的情况,执法人员坚持严格执法,先后移送5条违法线索,让“规矩”真正立了起来。

  “以前总觉得查得严是跟我们过不去。”蔡老板边整理肉案边说,“现在才明白,这是在帮我们守生意啊。”市场规范后,来买肉的老主顾越来越多。

  监管既要“严”,又要“活”。东海市场监管所建立猪肉经营户微信群,要求经营户每天开工前将“两证”拍照上传。所里的工作人员每天一早审阅照片,遇到谁家没传、谁家的证件信息有问题,立刻标记并上门核查。所里还给每家的固定销售点发放肉制品安全承诺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销售“白板肉”的风险,督促规范经营。

  上午9时,集中售卖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东海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又赶到下一家销售点。“老百姓的‘肉案子’安全不是小事。我们要用严格、细致的监管守好小镇食品安全关。”朱琼说。

□本报记者 陈长飞 通讯员 杨宁婧 任小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帮我们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