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我们试了夸克最新AI眼镜,它能帮阿里打赢流量入口之争吗?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虎嗅APP)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丸都山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虎嗅拍摄

进入白热化的AI眼镜行业,再入一条“鲶鱼”。

11月27日,夸克AI眼镜S1、G1系列六款单品正式发布,标志着阿里系正式打通AI眼镜这个新时代的流量入口。

背靠阿里,不难想到这款眼镜的主要卖点是搭载千问与阿里庞大生态的集成。而笔者更关心的问题是,作为一家长期致力于智能搜索与云储存业务的厂商,夸克在打磨一款硬件产品上,究竟能有多少本事?

在夸克AI眼镜发布前夕,虎嗅拿到了这款产品的量产机型,并进行了持续多天、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测试。

先说结论,夸克的产品开发团队基于现有供应链,找到了一个近乎最优的解决方案:与供应链厂商一起创新产品和服务体验。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这款眼镜的工业设计和使用体验,来聊聊为什么会给夸克AI眼镜S1如此高的评价。

在目前一众互联网大厂中,夸克AI眼镜S1的问世相对较晚,这也意味着它的出现不能只满足于“产品验证”的工作,因为有太多公司已经走完了这一步,而是需要实打实地去解决行业痛点问题。

那么行业痛点问题有哪些?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AI眼镜“不可能三角”——算力、续航、重量。

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这个概念在业内被反复提及,但并不完全准确,原因在于AI眼镜这个形态就决定了它的绝大部分计算都需要在云端完成,纠结于端侧算力并无意义。要知道目前行业里被大部分AI眼镜搭载的那枚高通AR1芯片,在单色显示的场景下,性能已经过剩。

笔者认为,真正的“不可能三角”,应该是“内容展现力”、续航与重量。那么在夸克AI眼镜上,这三个问题是否有得到解决呢?

先来说说内容展现力。在硬件配置方面,夸克AI眼镜采用了高通AR1+恒玄BES2800双芯片设计,采用双目衍射光波导显示方案——基本上是目前行业单色显示方案的高配,能看的出夸克AI眼镜团队下的功夫。

比如,目前衍射光波导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像是色散、字体边缘模糊、彩虹边的问题,在笔者的体验过程中,一次都没有出现过,虽然没有跟产品团队就研发进行过深入交流,但能看得出来,他们对光栅衍射与光路损耗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试与验证。

而在软件方面,夸克AI眼镜在“内容展现力”上,更是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最为典型的是夸克联合高德高通打造的“近眼导航系统”,它可以将手机上的高德直接投屏上镜,既可以全程语音交互,也可以在眼镜上直接查看路线。

在某些场景中,比如骑行, 它的使用体验要远远好于在车上安装手机支架,或是用耳机播报路径的常见导航方式。

除了高德地图“上镜”外,夸克AI眼镜S1也深度整合了阿里生态内的其他应用服务。

比如支付宝的“看一下”快捷支付;又比如“拍立淘”能力,可以通过拍摄面前的商品,做到“一眼识价”;还有飞猪、阿里商旅上的各类航班、火车信息提示。

诚然,这些功能并没有“地图上镜”那么具有突破性,但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无感化”或者说通过简单交互层级的即时信息处理体验,可能要比单纯地通过大模型进行“你问我答”实用得多。

总体而言,在内容展现力方面,夸克AI眼镜绝对算得上是目前市面上“T0”级产品,而在续航与重量上,同样不遑多让。

在续航方面,夸克AI眼镜采用了287mAh的电池,综合续航时间达到7小时,属于“无功无过”的水平,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眼镜上的电池是可以替换的,有一个独立的电池舱为镜腿上的电池供电,而且支持热插拔,这意味着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续航。

如果不想带着独立电池舱,这款眼镜同样支持镜身直连充电,以及眼镜盒充电。这种“大而全”的充电方案也可以作为一个切面,看出夸克团队的产品设计思路——不会留下任何可能的短板。

在重量方面,这是笔者认为夸克AI眼镜S1上唯一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要说,这款眼镜的实际重量并不轻,但考虑在51g的机身里塞进了2个光机及光波导、5个喇叭和骨传导、1个摄像头好像也能接受。

不过,在这个重量下,夸克AI眼镜S1的机身重心设计的很好,在实际佩戴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其重心落在“鼻夹支点与耳夹支点的中间位置”,使得这款产品不会对鼻梁或是耳朵产生过大的压力。

另外,由于镜腿的宽度仅为7.5mm,在这个重量下,其外观不会显得臃肿、笨重。

综上所述,在产品设计上,夸克AI眼镜S1几乎看不到有什么明显的短板,在现有的供应链框架内,夸克的产品团队基本找到了整合后的最优解。

当然,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得益于有阿里生态这个强有力的靠山,能够为其提供软件服务的信息交互接口。

但还是要说,至少目前来看,其他同样有着丰富生态的互联网大厂,并没有拿出能够比拟这款眼镜的产品,这似乎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在拿到夸克AI眼镜S1前,笔者并没有对其抱有过多幻想。

原因很简单,目前AI眼镜亟待突破的问题,多集中于硬件层面,而夸克或者说阿里这个集团显然以软件见长,如何破解硬件上的难题是重中之重。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夸克AI眼镜S1上,夸克与供应链做了诸多创新。比如,行业通常采用6层FPC,但夸克为了做到镜腿最细,采用了7层PFC。同时还打造了一体化贴合镜片,其工艺难度、成本,都比行业普遍采用的外挂和磁吸更高。这也让这款眼镜的体验就明显好于市面上的大部分产品。

笔者认为,原因大概有两点。

首先是,夸克产品团队在拿到解决方案后,一定做了大量的调优与验证工作,比如上文提到的对于色散与字体边缘模糊的解决,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切面,但行业里把光机买回去,却在光路适配上草草了事的厂商,大有人在。

又比如在拍照方面,目前行业里从1000元-5000元档的AI眼镜,几乎全部用索尼的IMX681做底(只有它的尺寸足够小),夸克AI眼镜S1也不例外,但在这款眼镜上,它在暗光条件下拍摄的图片,其效果要明显好于大多数友商。

下午5点15分的直拍图,可见其优秀的暗光表现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夸克产品团队在“人因研究”上的成功。

这点让人非常意外,甚至感到有些困惑,因为“人因研究”离不开大量的C端用户反馈,但夸克产品团队此前显然也不大可能有多少积累。

不过,夸克AI眼镜S1在人因研究上做得真的很好。

以这款眼镜的按键操作逻辑为例:在右侧镜头上,靠近镜片侧延伸至末端,分别并列着相机键、显示操控区、电源键、媒体操控区,听起来似乎比较杂乱,但这些按键与分区又交错在不同的立面上,同时还在触控手感上还做了分划,这就让人非常容易记住键位的操作位置,而且还能通过单手完成所有交互。

另外,这款眼镜的设计了一个独立的相机键,但轻按时,镜片中心会显示准心,在短按时会拍照,这种操作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使用过相机或是手机拍照的人来说,都不会觉得陌生。

除了按键分区与操作逻辑的设计外,在夸克AI眼镜S1的功能应用上,也多处透露着人因研究的丰厚积累。比如,目前AI眼镜中常见的提词器功能,这款眼镜上的该功能在使用时,会识别用户的语速,自动对提词器的滚动进行调速,以避免出现“词追人”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一定有人会想,这款夸克AI眼镜S1是否已经预定了AI眼镜行业的年度冠军?

笔者认为这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的印证,如果首销成绩不错,也许能成为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现阶段AI眼镜厂商真的有能力做出一款符合消费者心中“门门通”的产品吗?这不是各厂商之间能力差异化的问题,而是由产业链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基于此,大部分AI眼镜厂商对于产品的开发思路,其实都是深化某一种特性。

比如Mata与Rayban的联名,就是很直白地告诉消费者,我们这款眼镜本质上个时尚单品,AI功能什么的,算是附带的属性;又比如价格在1700元档的小米AI眼镜,直接明牌去卡住大众市场的身位。

即便是与夸克AI眼镜S1生态位基本相同的部分友商产品,也是深挖单一场景下的需求。比如某型AI眼镜直接改用“翻译眼镜”这种缺少科技感、却可以让消费者望文生义的名称,配合对“离线翻译”这种功能的深度宣传,反复强化消费者对于它的功能印象。

回到夸克AI眼镜S1上,笔者认为,这款产品无论是使用体验,还是功能覆盖都十分优秀,甚至可以说是目前对AI眼镜场景挖掘最充分的一款产品,但其改进的空间也很大,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一切都是未知数。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10475.html?f=wyxw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我们试了夸克最新AI眼镜,它能帮阿里打赢流量入口之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