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在北京西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两个名字里都藏着“雨”字的“守护者”,默默伫立在人潮中守护平安、传递温暖。在“老带新、传帮带”的警营传承中,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西站派出所民警孟雨、田雨丰这对师徒,让平凡的执勤工作焕发出别样风采。
岗位传帮带 新手变能手
“00后”民警田雨丰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一位“金牌师父”。2025年1月10日,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天,跟随师父学习两个月的田雨丰,悄悄准备好了一张红彤彤的《拜师帖》,想给师父一个小小的“仪式感”。当孟雨进入办公室时,他兴奋地双手递过去说道:“师父,这份《拜师帖》是我的心意,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向您好好学习、成长的机会。”这份带着“仪式感”的心意,让“双雨”师徒的联结更显温暖。
警营“老带新”、岗位“传帮带”,一直是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西站派出所培养青年民警、加强队伍建设的有力手段。“传”出精神、“帮”出成长、“带”出专业,师父倾囊相授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徒弟虚心求教,勤学苦练。一年来,“双雨”师徒始终并肩战斗在警务一线,接处警、接车、候车室巡视、安检巡控,每个岗位都留下了两人同行的身影。在帮助旅客找遗失物品需要分析行动轨迹时,看着眼前数不清的公共视频,田雨丰向师父求教,“下一个点位在哪找,师父?”孟雨简单几句“点拨”,就让遗失物品旅客的行动轨迹一下清晰明了起来。孟雨还会特意带着田雨丰一起处理纠纷警情,教他如何与旅客“打交道”。候车室里,人员流动性大、各种状况高度集中,难免发生一些小的纠纷、矛盾,这也是比较考验现场民警综合能力的时候。孟雨知道培养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便利用一次次调解纠纷的机会,教田雨丰避免简单说教,巧妙运用“背对背”隔离调解方法耐心倾听、梳理矛盾,教他以法律为依据分析问题,用“共情”化解冲突。田雨丰如今已能独立处置相关案情,早已不是当初的“新手”。
在管制刀具的认定上,田雨丰下了一番苦功夫。开始,田雨丰对管制刀具的界定比较模糊,过程中,有着多年安检工作经验的师父孟雨更像“及时雨”般手把手拆解识别要点,讲解各类禁限带物品的种类及收缴、暂存条件等,结合过往案例讲解处置规范,把多年积累的“干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田雨丰。
候车室里有时会混进个别叫卖人员。田雨丰跟着师父学会了主动观察总结。他发现一些叫卖人员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总会在左手戴一个白袖套。开始,田雨丰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通过观察他明白了,原来白袖套是叫卖人员的道具,他们用签字笔在袖套上写字,再用清洁剂喷掉演示清洁效果。凭借这一判断,他在日常巡逻中高效处置,实现了对叫卖人员的快速识别与果断处置。
在师父春雨润物般的指导下,田雨丰快速褪去青涩,从“跟着学”到“独立干”,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
言传身教 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除了教会徒弟执法技巧,孟雨还会时常提醒他注意执法细节,牢记规范执法重要性。一开始,田雨丰对开启执法仪重要性的认知不强,孟雨利用一个“因未及时开启执法仪,导致执法行为存疑”的案例教会他:出警必带、出警必开,双人出警同样需要同时开启执法仪,这样既能完整记录现场情况,也可实现工作互相佐证。之后,田雨丰便将开启执法仪的重要性牢记于心,应用于每次的接处警工作。
一次接车任务中,师徒二人按流程对一起列车上的纠纷警情开展站车交接。在将违法行为人带回派出所的途中,不料情绪激动的违法行为人突然失控,朝着孟雨发起攻击。田雨丰为了保护师父,被对方抓伤了脖子。这次突发状况像一堂深刻的实战课,让徒弟真正认识到,火车站的警务工作并非只有日常的琐碎和平和,还潜藏着未知的危险。他也终于明白,平日里师父总让他检查单警装备、规范佩戴绝非教条说教,而是保护群众和自身安全、依法处置突发情况、守护站内秩序的重要保障,更让他对“警察”二字背后的责任有了切身理解。
田雨丰会把出警的信息、过程、相关法律法条详细记录在警官日志上,事事“留痕”也是师父教他的,为的是方便事后复盘分析。值班间隙,师父还会主动询问他的困惑,针对性地帮他补全业务知识短板。
共同守护 将旅客“小事”当“大事”办
田雨丰在师父的带领下,凭借细致稳妥的工作态度,多次帮助旅客找回手机、行李,将旅客“小事”当“大事”办,“双雨”师徒在为民服务中共同成长。
2025年暑运期间,田雨丰遇到一个接二连三失物的旅客。旅客马先生在北京西站候车时,发现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田雨丰接警后,很快帮他联系到出租车司机,找回了手机。可就在10分钟后,田雨丰又接到了马先生的求助电话。原来他取到手机后,又将挎包遗忘在候车室内,包中一个运动相机比较贵重,而他本人已乘坐火车离开了北京西站。田雨丰迅速赶到候车室,又帮其寻回挎包,并邮寄给他。收到挎包的马先生专门来电致谢。田雨丰说:“出门在外,遇到的困难会被无形放大,作为民警就尽量帮助他们。”
“双雨”师徒性格互补,徒弟内敛、理性,沉默寡言;师父外向、感性,心直口快。师父情绪上涌的时候,徒弟就悄悄扯一下师父的衣袖,在旁边稳住情绪;徒弟处理问题一时“语塞”时,师父就赶紧“救场”。今年以来,师徒二人帮助200余名旅客找回失物,帮助30余名走散的老人、儿童找到家人,查获网上在逃人员5名,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13起。
警务工作站的电台再次响起,是指挥室在呼叫现场民警出警。“双雨”师徒默契地拿起电台,边跑边回答“收到!”。熙攘的客流里,两人的身影像车站的灯光一样,照亮着旅客每一段平安旅途。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赵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