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新区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魏晓倩)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数字政务创新峰会上,兰州新区数字政务建设成果备受瞩目,多个创新实践案例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揽获多项全国性荣誉。
其中,兰州新区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局推出的证照延续“无感审批”服务模式,荣获“数字政务范式创新典型案例”。过去,证照延续企业需主动申请、反复提交材料。新区精准破解此痛点,将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等15类高频证照纳入“无感办”范围,通过智能算法自动筛选临期1至3个月的企业,主动捕捉需求。企业确认后,审批部门直接调取数据预填申请表,电话核实关键信息后即可启动流程,新证照还能通过政府买单邮寄送达,实现全流程“零负担”。截至目前,新区已通过该模式为企业办结续证200余件。
兰州新区城乡发展局与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局共同推进的政务服务集成改革实践,荣膺“高效办成一件事”基层实施常态化推进机制建设典型案例。该改革聚焦工程审批等高频场景,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模式,联动多部门拓展“全域通办”范围。同时,保留线下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兜底举措,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
此外,兰州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报送的《推行“人工智能+政务”提升咨询服务效能》案例,斩获“人工智能政务热线创新实践典型案例”。该局打造“数智化”服务窗口,构建“电话机器人+电话人工客服+在线机器人+在线人工客服”的四重咨询矩阵,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人工主导”升级为“人机协同”。今年1至10月,新区新登记经营主体6079户,总量突破5.19万户;政务服务端累计接待咨询1.65万人次,日均接待能力提升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