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双向奔赴”助力良好营商网络环境
制图 高翔近日,第六届四川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自贡圆满落幕。活动现场,第二批网络举报辟谣直联点正式公布。据悉,今年9月,2025年四川省网络普法天府行暨网络举报辟谣宣传周活动上公布了首批“网络举报辟谣直联点”名单。目前四川已设立蜀道集团、新希望集团、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5个直联点,将举报触角延伸至实体点位,推动网络举报辟谣从“被动回应”到“主动预防”、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治理”的双重转变,逐步构建起网络生态治理“一张网”工作格局,为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在当前网络空间中,蓄意造谣抹黑企业与企业家、炮制传播涉企虚假信息、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等侵权乱象频频发生。这些网络乱象损害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挫伤企业发展信心,影响市场秩序和经济活力。这两年,四川省委网信办在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的赛道上持续发力,其中一项关键的制度创新与务实举措,就是设立网络举报辟谣直联点。它标志着四川的网络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拦截、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不断打通信息堵点,为企业构筑一道快速响应、精准辟谣的“防火墙”。
建立“一键举报”绿色通道
筑起涉企侵权“防火墙”
以往,企业在遭遇网络侵权时,常常面临举报入口难找、流程不清、响应迟缓的困境。如今,这一痛点正被四川创新的网络举报绿色通道化解。依托网络举报辟谣直联点,四川建立起一条高效运转的“网络维权快车道”。企业通过这条绿色通道,能够直联专业力量,实现涉企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一键式”举报,从源头上破解了“举报无门、处置迟缓”等难题。
那么,这条“快车道”如何确保高速与高效?其核心在于一套环环相扣的“发现-处置-问效”闭环机制。企业如同敏锐的“前沿哨兵”,主动扫描并上报有害信息;后方的举报受理部门则如同“指挥中枢”与“快速反应部队”,第一时间受理研判,并为企业提供从指导准备举报要件到完善举报材料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最终,通过全程跟踪、限时办结,建立从“便捷受理”到“精准研判”再到“高效处置”的全链条闭环。
构筑权威辟谣矩阵
让真相“声”入人心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仅靠事后处置犹如扬汤止沸,主动发声、正本清源方能占据舆论主导。四川的实践并未止步于被动接收举报,更向前迈出关键一步——积极指导直联点从“信息接收站”转型为“权威发声源”,第一时间发布辟谣信息,及时、稳妥回应社会关切,快速消除对企业的不良影响。
为使这些权威声音传得更广、更深,四川省委网信办网络治理中心发挥“1+5+N”辟谣联动机制作用,高效协调各级互联网辟谣平台同频共振,形成联动推送机制,犹如为一条条辟谣信息安装了“超级扩音器”,使其影响力呈指数级放大。此外,更鼓励有条件的直联点打造行业专属的网络辟谣平台或媒体专栏,建立起常态化的“辟谣阵地”。这一系列组合拳,共同构筑了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辟谣内容传播矩阵,不仅扩大了覆盖面,更显著提升了辟谣的公信力与穿透力,让真相“声”入人心,从根本上压缩了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
锻造专业治理尖兵
筑牢营商环境屏障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不仅需要高效的机制,更需要一支能力过硬的“前沿部队”。为此,四川将直联点的能力建设置于重要位置,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专项培训。邀请学界专家、行业权威以及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实务工作者走进直联点,围绕网络侵权认定、电子证据固定、最新政策法规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度授课与案例剖析。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实战技能的淬炼,将直联点工作人员从“感知哨”锻造为能够精准识别、科学研判、有效应对涉企网络侵权信息的“专业尖兵”。
与此同时,四川更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赋能生态,将直联点深度融入全省网络治理大格局。创新性地将直联点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纳入网络举报辟谣志愿者队伍,壮大网络治理有生力量,将企业的内生动力转化为共建清朗空间的协同合力。这支植根于行业、训练有素的队伍,直接参与到网络生态治理中,为从源头上遏制涉企谣言、持续净化营商网络环境提供了最坚实的人才支撑与能力保障。
建立案例样本库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
在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的征程中,四川的创新实践不仅仅关注个案的快速处置,而是着眼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为此,四川前瞻性地启动了网络辟谣直联点样本库建设,其核心目的正是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型。
这并非简单的案例汇编,而是对各行业、各场景中的涉企网络侵权现象进行“病理学”研究,将处置成功的复杂、新型案例,特别是那些具有行业普适性涉企谣言与侵权套路,提炼成一套脉络清晰的“标准操作手册”。通过对案例库的深度挖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精准识别特定行业、特定领域面临的共性谣言套路与侵权风险;以样本库为基础,四川省委网信办还可统筹舆情、法律、媒体等领域专业力量,深入研究直联点及行业网络生态深层次问题,把握规律方法,推动实现标本兼治、源头治理。
这些由真实数据与案例淬炼而成的“四川范本”,不仅是直联点的实战宝典,更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营商网络环境治理提供了“制度性公共产品”,从根本上提升社会整体的免疫能力,筑起一道具有前瞻性的风险防火墙。
网络举报直联点的设立是政府与企业的一场“双向奔赴”,是四川推动建立政企协同、多方参与的网络生态治理新格局的积极探索。这一机制巧妙地将企业维护自身商誉、净化行业环境的强烈诉求,转化为参与网络生态治理的磅礴力量。企业不再仅仅是网络侵权的受害者,更是主动辟谣、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生力军。这种角色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经营主体的责任感,使其从优化营商环境的“受益者”主动变为网络环境的“维护者”“共建者”,构建起网络生态治理“共同体”,共同营造了清朗有序、健康发展的网络空间,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环境基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