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博士智囊团”一线“把脉”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通辽11月23日电  (记者  霍晓庆  通讯员  包奥拉)在文旅领域,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服务团运用大数据为游客画像,助力文旅产业优化发展;在农牧业生产一线,现代农牧业及生态环境服务团通过田间试验、精准监测,推动微生物肥料科研成果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心剂”……在通辽市,一支由58名博士组成的博士产业服务团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精准“把脉”产业需求,聚力攻克技术难题,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博士产业服务团涉及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现代农牧业、中医药(蒙医药)等六大重点领域,服务团成员通过“企业点单、博士接单、政府督单”的定制化服务模式,深入96家企事业单位,摸清技术瓶颈、人才短板等“急难愁盼”,建立“一企一档”技术需求库。同时,服务团推动共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8个科技创新平台,协助企业申报专利5项,完成成果转化15项,转化资金达76万元,让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跑得更快”。服务团还为企业培育了一批既懂理论又熟实践的技术骨干,筑牢产业发展人才根基。

  为让服务团成员安心干事,通辽市建立“市级统筹、旗县联动、单位保障”工作机制,实行团长负责制和2年聘期动态管理,为服务团提供工作经费,解决调研、科研等实际需求。市委组织部牵头构建以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服务成效与表彰奖励、项目资金、个人晋升直接挂钩,充分激发博士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据了解,2025年以来,博士产业服务团累计开展调研32次,响应企业需求53项,解决技术难题21项,在研关键项目30项,从鸡心果种植技术到医疗康复设备研发,全方位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博士智囊团”一线“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