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江苏常熟: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让技能人才更多更能】

  “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收获很大!”今年24岁的刘洪是一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他专程从重庆来到江苏省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参加培训。

  实训中心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

  走进实训大楼的一间教室,老师正在给十几个学生上课,每人面前都有一个大工作台,学生们正在操作电脑让机械臂完成指定任务。

  “课程主要包括电气装备、电气制图和编程等内容,理论和实操分别占60%和40%。”王鑫是这门“社会化电器培训”定制班的授课教师,此前是企业的一名工程师。他向记者介绍,学员在两个月培训结束后可以达到助理工程师的水平,基本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如何及时招到合适的技能人才,这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苏州玻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文太平介绍,企业对自动化、设备运维组装等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多,与实训中心合作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

  打造产教融合“立交桥”,关键是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实训中心所有的教学装备、配套教材,都是结合现代产业技能需求,自主整合开发而来,精准匹配企业用人需求。”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负责人李熙介绍,为了让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课程内容均来源于产业一线,并且持续保持更新。实训中心的教师每年都要去企业跟项目,保持对行业市场的灵敏性。

  创新培养体系,贯通职业成长全周期。实训中心实施“336”人才培养新模式,即3个月专项技能培训、3个月项目化实习、6个月企业顶岗实习,将企业车间植入课堂,把院校课堂搬到车间,打通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实训中心还在每年寒暑假开展师资培训,通过项目式实践为合作院校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骨干教师。一个个实训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范围开枝散叶,促进当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实训中心发挥了动态‘人才蓄水池’作用,通过‘技术人才外包服务’‘技术人才引进’‘基础技工引流’‘订单人才培养’四大模式,常年滚动培养8000至10000名各类技能人才。”常熟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负责人杨晓维介绍,教学围绕企业转、培训围绕产业办,实现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实训中心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本报记者 李健 苏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江苏常熟: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