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星星的高度 人间的宽度

  钟桂松

  《缘结人生——天上有个丰子恺》 张雪南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缘结人生——天上有个丰子恺》是今年中国丰子恺研究的新收获。其实,丰子恺研究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历时百年的丰子恺研究

  1925年12月《子恺漫画》首次出版,那些同时代人给丰子恺漫画写的序,至今仍然是研究丰子恺漫画的经典。郑振铎评价丰子恺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上一道上卷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种感受延绵百年,至今依然没有过时。夏丏尊先生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这几句话一直留在丰子恺研究者心中。朱自清的“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也是一百年来丰子恺研究者所欣赏的经典语言。俞平伯的“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情味”,对丰子恺漫画的感觉,非常精准,至今无出其右。

  同时代人对丰子恺散文的评价,同样也是研究丰子恺无法回避的鲜活资料。莫芷痕在1930年读丰子恺的散文小品时,感到有一种“悠悠的情趣”。这样的情趣,我们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1931年《缘缘堂随笔》出版以后,陈子展认为丰子恺“用他清隽之笔,写他童年的愉快,中年的怅触;写他和乐的家庭,以及他的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尤其是显示了他在生活上所具的思想情趣之重要部分——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宗教观”,真是一语中的的高度概括。至于郁达夫的评论,更是丰子恺研究中的经典文字,他说:“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郁达夫的感觉达到了世纪高度。

  1980年,《丰子恺传》在《新文学史料》上连载。不久,石门湾缘缘堂重修,丰子恺作品陆续出版。丰子恺的子女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等正年富力强,他们以自己的力量,一个字一个字地收集整理,经过多年的辛苦努力,终于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七卷本《丰子恺文集》,为丰子恺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高校的丰子恺研究开始兴起,对丰子恺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

  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有着全方位多方面贡献的艺术大师。在翻译事业上,他五十岁以后学习俄语,翻译了《猎人笔记》等大量俄国文学作品;丰子恺的日语本来是李叔同和夏丏尊亲炙,基础非常扎实,翻译了不少日本文学作品,在晚年还翻译了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名著,全世界不少国家都有译本,却没有中文版。为此丰子恺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翻译邀请,全身心投入,将其作为“大事业”去翻译,填补了中国没有《源氏物语》中文译本的空白!

  丰子恺的贡献除了漫画、散文创作、翻译之外,还有许多,如他的艺术教育、佛教弘扬等。因此,丰子恺研究虽然经历百年,但还有许多领域、许多方面仍有深入研究的空间。

  另辟蹊径的资料采集

  所以,我在读到张雪南先生的这部书稿时,私心有些欢欣鼓舞。雪南以记者的敏感,以娴熟、流畅的文笔,采访了十多位与丰子恺先生有过交往者的后人,从后人的印象和先人口口相传的记忆中,勾勒出一个满含人间情味的丰子恺形象;也采访了十多位丰子恺研究者、爱好者,从他们的回忆和经历中,感受到丰子恺的艺术和人格的力量,感受到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情感同频共振的气场,从而让丰子恺的形象从作品走进生活。

  其实,雪南这部书的意义还不止这些。从雪南流畅的文字中,我们还能够读到这样一些有价值的特点:

  一是拓宽了丰子恺研究的范围,这是此书的价值之一。我们在了解丰子恺研究史时,发现百年来既有对丰子恺漫画的研究,也有对他随笔散文的研究,还有对他翻译的研究,以及艺术教育、美学思想的研究。百年的研究历程,林林总总,已经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也形成丰子恺研究的大体格局。然而,雪南另辟蹊径,从与丰子恺有交往的前辈之后人,从别人家的传承中展现一代大师丰子恺的人格魅力,拓展了丰子恺研究的宽度,扩大了丰子恺研究的范围。他为丰子恺研究“开疆拓土”的精神和方式,值得赞赏。

  其二是发掘了大量丰子恺往事的新亮点。有关丰子恺的一些往事,雪南如果不发掘、不采访,恐怕大部分丰子恺爱好者是不知道的,或者是知道得不详细的。黄涵秋先生是丰子恺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朋友,年轻时意气相投,有共同的音乐爱好、共同的好酒雅趣,两个人的友谊始终如一,甚至历久弥新。这些往事,丰子恺研究者似乎都有所了解,丰子恺的文章中也常常提到。但我们不知道的是,黄涵秋与丰子恺还有姻亲关系——丰子恺夫人徐力民的堂姐的女儿曹玉田嫁给了黄涵秋,是丰子恺作伐成就这美满姻缘的,其中的故事充满传奇。这次雪南访问黄涵秋的女儿黄师艺,得以详细披露这桩往事,我们才知道黄涵秋和丰子恺都是浙江嘉兴崇福镇的女婿——朋友黄涵秋成为丰子恺的内侄女婿,辈分上低一级,感情上却深一层。翻译家陈瑜清是丰子恺的学生,抗战时期二人在重庆偶然相遇,陈瑜清邀请老师丰子恺到他的居所“风生书店”暂住。患难之时,师生情谊可圈可点。叶圣陶是丰子恺交往一辈子且始终如一的朋友,他们合作编写的教科书,给中国教育史留下让人怀念的一笔。我在读叶圣陶日记时,发现了一段往事:当年二人曾在重庆“沙坪小屋”对饮,这段经历给彼此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丰子恺曾经对黎丁说,抗战中第一次如此开心畅怀地喝酒是和叶圣陶,第二次就是和黎丁了。叶圣陶在20世纪80年代还清楚地记得在重庆“沙坪小屋”喝酒的时间和地点,这是他们两人友谊深厚的见证。

  其三是为丰子恺研究蹚出一条新路,也为其他作家研究提供一种思路。中国除了鲁迅研究,其他的作家研究很少有这样广度、深度规模的研究性访谈。如果我们将雪南的丰子恺研究访谈思路推而广之,那么其他作家研究也会生动有趣得多,就会有更多的爱好者想去全方位了解自己喜欢的作家。其对丰子恺研究,对中国现代作家研究来说,有诸多启迪,功德无量。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茅盾研究会原副会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星星的高度 人间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