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向新提质,涉县“土特产”走出大山

(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探索山区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路径

向新提质,涉县“土特产”走出大山

邯郸市鲟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加工鱼子酱。

涉县常乐村村民展示养殖的鲟鱼。

涉县会里村村民在加工核桃。

涉县王金庄村民晾晒花椒。

不临海、不靠湖,这里生产的鱼子酱成了太行“新特产”;连翘种植面积全省第一、柴胡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道地中药材让农民生财有道;建成蛋种鸡生产基地11个,年生产优质种蛋2.2亿枚,约占全国种蛋市场的1/10……

“八山半水分半田”,作为邯郸唯一全山区县,“十四五”以来,涉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着力打造冷水鱼、中药材、蛋种鸡、干果、果酒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土特产”向新提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山区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龙头引领带动,冷水鱼“游”出全产业链

被称为“黑色黄金”的鱼子酱,与鹅肝、松露并称世界三大珍馐,在市场上一般按克出售,1公斤能卖1万多元。

虽然起步发展仅两三年,但在全国鱼子酱行业,涉县的名气日渐响亮。

11月8日,位于涉县常乐村的鲟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鲵科技”)鲟鱼养殖基地内,体长一两米、体重一二百公斤的“大个头”鲟鱼正在水中欢快游动。

“我们公司主营的高端产品鱼子酱,就来自这些鲟形目鱼类。用来提取鱼子酱的鲟鱼,生长周期都在8年以上。”鲟鲵科技总经理王建峰介绍,涉县拥有丰富的山地冷泉资源,水温常年低于20摄氏度,是天然的冷水鱼养殖宝地,非常适合鲟形目鱼类生长。

在15分钟内完成取卵、搓卵、筛检、盐渍等16道工序,并将处理后的鲟鱼子装进罐里压实密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发酵,鲜美的鱼子酱就能端上餐桌。去年,鲟鲵科技各类冷水鱼制品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其中鱼子酱销售额1200余万元。

围绕打造鲟鱼深加工产业链,鲟鲵科技建设了鲟鲵冷水鱼研发及生产基地,除出售鲟鱼肉、鱼子酱等原始产品外,还研发出鲟鱼骨粉、鲟鱼油、鲟鱼肉胶原蛋白肽粉等延链产品。注册了“鲟彩”化妆品商标,研发出鱼子酱面膜、鱼子酱护肤水、鱼子酱精华水、鱼子酱精华液等产品,力争把整条鲟鱼“吃干榨净”。

涉县养殖鲟鱼已有几十年历史,但以往依赖活鲜销售的单一模式,企业和养殖户缺乏市场话语权,抗风险能力弱、产业效益不高。为推动冷水鱼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涉县制定了现代化鲟鱼生态园区规划,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支持鲟鲵科技牵头组建冷水鱼养殖协会,吸纳全县29家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入会,推动抱团发展,构建从良种繁育到鲟鱼养殖再到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目前,全县鲟鱼、三文鱼等冷水鱼年产量达4000吨,年产值2亿多元。

严标准、树品牌,道地药材“种”出好前景

“技术人员定期到地头开展培训,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标准,只要保障质量,不愁销路。”深秋时节,每天清晨,涉县偏城镇青塔村“樱桃沟家庭农场”负责人付晓伟就开始在自家连翘种植基地忙碌起来。

“父亲那辈种连翘是靠天收,现在讲标准化种植,收益显著提升!”付晓伟说,今年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系统学习了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工等技术,对明年扩大种植面积更有信心了。

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林木覆盖率达63.77%,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现野生中药材2115种,其中常用药有300多种,150多种道地药材均为国家中药基本药物。涉县也因此被誉为“太行药谷”。

依托资源优势,涉县把中药材作为农业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发展柴胡、连翘两个品种。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7.88万亩,其中连翘种植面积17.15万亩,年产1500吨,河北省第一。柴胡种植面积6万亩,年交易量1000吨,在河北省处于领先地位。

中药材质量决定了成药药效和安全性,为从源头把好质量关,涉县引进以岭药业、北京同仁堂、成都天地网、吉林敖东等知名药企,培育了一批本土中药材企业及产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行标准化种植,打造了2个省级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形成种、加、销等环节衔接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针对柴胡出苗难、山区机械化种植难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涉县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开展中药材全产业链技术攻关,破解了品种选育、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产品加工等环节中的技术瓶颈,形成以“柴胡雨季套播技术”“连翘生态栽培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补齐中药材仓储能力不足短板,涉县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太行山中药材数字仓储中心项目和中药材冷链仓储战略储备库项目,建设集交易、检测、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中药材数字仓储和物流交易中心,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正在招引专业公司统一管理运营,预计3年内交易额可达10亿元以上。

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涉县持续推动中药材品牌创建,“涉县柴胡”“涉县连翘”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涉县先后获得“河北省十大道地中药材产业县”、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柴胡、连翘)”“2025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等称号,并被授予“中国道地原生态连翘之都”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县中药材年产量1.23万吨,产值4.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9.2%。

打造优势产区,蛋种鸡“孵”出大产业

鸡舍外有生物安全隔离带,鸡舍内采用大型层叠式本交鸡笼,并配备链盘喂料、自动清粪、自动集蛋、场外输料等设备,实现自动喂水、自动循环喂料、自动清粪。

三面环山,涉县华裕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位于鹿头乡东安居村的祖代种鸡场,在用好山区自然防疫屏障的同时,优化鸡群免疫与监测、鸡群用药与监控、鸡群健康评估与监控、饲料与营养调控等八大生产技术体系,建设了功能完善的兽医实验室,拥有成熟安全的禽白血病、鸡白痢等疾病净化技术,确保了蛋鸡种源健康,逐步打开市场。目前,企业主要从事海兰灰、海兰褐、海兰白祖代蛋种鸡饲养,祖代种鸡场目前存栏5万套。种鸡是家禽育种的关键资源,优质种鸡因能提供优良的遗传特性而受到市场青睐,近年来,涉县利用山区自然屏障发展蛋种鸡产业,在蛋种鸡产业拉动下,涉县蛋鸡养殖发展较快,全县蛋鸡存栏359万只,禽蛋年产量5.93万吨。涉县林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涉县华裕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东安居祖代鸡场,入选2024年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强化良种繁育。以企业为主体,加强良种网络建设,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疫病净化等能力,构建良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蛋种鸡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有蛋种鸡生产基地11个,蛋鸡祖代存栏5万套,父母代种鸡存栏120万套,年产优质种蛋2.2亿枚,占全国种鸡市场的1/10。

开展标准创建。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规范养殖场疫病防控、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粪污治理等环节操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改进养殖技术、完善相应机械设备,全县养殖场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共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家。

加强项目建设。一是继续做好华裕蛋种鸡扩繁项目;二是建成鹿头现代养殖园区,引导养殖场入驻园区。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采用现代化养殖模式,提高蛋鸡良种繁育推广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全产业链发展,小干果变身“致富果”

涉县拥有深厚的干果产业基础与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推动干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深挖干果产业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规模提质、品牌提效、链条延伸、科技赋能,构建多层次品牌体系。

目前,涉县核桃常年种植43.5万亩800余万株,年产量超2万吨;花椒种植12.5万亩400余万株,年产量0.35万吨。同时,拥有“涉县核桃”“涉县花椒”“涉县黑枣”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家企业获得地标产品标识使用权,有效提升了产品市场影响力。

在产业链构建方面,涉县打造“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全产业链体系。初级加工环节,建设标准化清洗、烘干、筛选生产线,大幅降低产后损耗。精深加工领域,核桃产业向保健品、护肤品延伸,开发出核桃蛋白、核桃肽等高端产品;花椒产业研发出花椒精油、花椒酱等产品;黑枣产业拓展果酒、果干、果糕等品类,形成“一株果树、多种产品”开发格局。

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涉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举措,助力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支持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省级名牌产品”,形成地理标志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局面。一方面支持女娲食品、君迁酒庄等本土企业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引入食品加工巨头,构建“龙头引领、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其中,女娲食品通过“线上电商+线下连锁加盟”模式实现从“土特产”到“高端零食”的转型;君迁酒庄依托天然山体酒窖与先进发酵工艺,让“小黑枣”变身“黄金酒”,构建“种植—加工—窖藏”全链条产业模式;花椒产业逐步向调味品深加工领域延伸,为产业增值开辟新空间。

营销模式创新上,涉县搭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网络。线下升级产地批发市场,并在京津冀核心城市开设品牌直营店;线上深耕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建立产地直连消费者的销售渠道。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推动干果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涉县还推动干果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核桃、花椒种植基地,建设集采摘、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品果”的四季旅游线路。开发干果主题文旅产品,举办核桃文化节、花椒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推出干果手作体验、果酒品鉴等特色项目。在康养领域,开发养生膳食、康养礼盒等产品,对接京津冀康养市场,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文旅提质。

“从种植、加工、销售到产业融合,提供全方位支持,今后还将制定干果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推动核桃、花椒、黑枣向优势产区集聚,通过土地规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力争2027年形成‘一核两辅’(核桃为核心,花椒、黑枣为辅助)的百万亩特色干果产业带。”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武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干果产业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

突出独特品质,精品果酒香飘太行

破碎脱涩、控温发酵……走进涉县君迁酒庄,果酒酿造有序进行。以黑枣为核心原料,酒庄开发出干白、复合、桃红等多款黑枣酒。酒庄负责人介绍,企业建立种植采摘区2000余亩,既保障了原料稳定供应,又让荒岭变成“聚宝盆”,年加工果酒600吨,生产旺季可吸纳50余户村民参与灌装、打包等工作。

如今,在涉县特色产业版图中,果酒凭借独特品质和深厚文化底蕴,香飘太行,走向全国。

涉县黑枣糖分足、营养丰富,全县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量7116吨,为果酒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在龙头企业君迁酒庄带动下,果酒产业形成“种植—加工—增收”良性闭环,实现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目前,涉县开发黑枣果酒、黑枣蒸馏酒、黑枣白兰地三大核心系列,形成多品类、多层次果酒产品矩阵。

太行深山的天然山体酒窖,恒温10至18摄氏度、湿度65%以上的环境,为果酒陈酿提供了绝佳条件,让果酒在岁月中沉淀出柔顺醇和的口感。

拓宽果酒销售渠道,在线上,主播们手持黑枣酒在直播间讲述“太行佳酿”故事,在抖音平台一个月就售出6万单。线下以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口,君迁酒庄打造了集种植观赏、酒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

“果酒产业是涉县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将果酒产业与中药材、干果产业并列,作为重点富民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果酒企业做大做强。”涉县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主任刘亚斌说,未来将继续推动果酒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让更多人了解涉县果酒,让太行佳酿香飘远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文/图:涉县县委宣传部、涉县农业农村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向新提质,涉县“土特产”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