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 余明辉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微短剧凭借短平快的特点,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新宠。可是,这本应是为大众带来欢乐的新兴文化形式,如今却深陷付费套路的泥沼,把一手好牌打烂。“9.9元解锁全集”,这看似亲民的价格,却是精心布置的甜蜜陷阱。湖南人高佳的父亲,被这样的广告迷惑,3年里为微短剧疯狂充值3万多元……很多消费者无奈吐槽,看微短剧的付费过程就像谍战剧,到处都是陷阱,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仔细看当下微短剧的“小额高频”消费模式,可谓是套路满满。一开始,平台用免费或极低价试看当幌子,吸引观众入坑。等观众被剧情勾住了魂,就开始诱导小额充值。一次充值可能没多少钱,但架不住次数多,不知不觉,消费者的钱包就瘪了。付费规则更是让人防不胜防,虚拟币和现金的兑换比例遮遮掩掩,让人摸不着头脑。
自动续费这块更是重灾区。诱导支付页面暗藏文字陷阱,默认勾选续费选项成了商家的惯用手段。消费者追剧的时候,心思都在剧情上,很难注意到这些隐藏的“坑”,稍不留意,就会陷入连环扣款的循环。更让人气愤的是,在消费者充了钱后,有的商家翻脸比翻书还快,要么直接改小程序名字,要么干脆下架视频,让消费者退费无门、维权无路。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些乱象已经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服务,必须以明显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绝不能把搭售选项设为默认同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强调,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经营者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全面,不能有虚假或误导性宣传。价格法更是严禁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一旦违反规定,就要面临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甚至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处罚。
微短剧营销和消费者玩套路,无疑是在自毁前程。它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信任和钱包,更是整个微短剧行业的未来。当消费者一次次被套路,其对微短剧的好感就会逐渐消失,最终选择用脚投票,远离这个充斥着套路的行业。
整治微短剧付费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平台和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平台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规范自身运营,杜绝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消费前仔细阅读相关条款,遇到问题及时维权。
只有摒弃套路,回归内容本身,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公平的服务,微短剧行业才能走得更远,从而实现真正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