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首项重点任务。新春伊始,各地陆续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新一年重点工作,都把“提振消费”列为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强调以优质供给激发消费潜力等内容。
近年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越发重要。研究表明,居民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撬动GDP增长0.5至0.8个百分点。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继续发挥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作用。
为促进消费增长,各地探索创新,壮大新型消费、特色消费,提升优质供给水平。如上海围绕“首发经济”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和新技术,探第一家店、逛第一次展、看第一场秀,许多消费者冲着“首发”来尝鲜;北京基于首都优势,加速聚焦全球性优质消费资源,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持续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重庆持续突出“巴渝味”,培育“不夜重庆”“美食之都”等城市品牌,持续点燃消费者热情,联动另一消费重镇成都,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在中央和地方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显不足,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数据显示,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普遍在70%以上,其中美国达到8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还存在明显差距。当然,差距也意味着我国消费潜力巨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强,消费潜力难以充分释放,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消费日益呈现升级趋势,消费形态也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在这种趋势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消费体验,而是对品质、特色和个性化有着更高追求。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全国各地冰雪经济热潮涌动,冰雪消费持续升温。在推动冰雪消费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在丰富旅游项目、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综合发力,以优质供给持续激发冰雪消费潜力,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也为其他地方、其他领域开展提振消费工作提供了借鉴。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开展五大行动,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国消费环境明显优化。其中第一大行动是“实施消费供给提质行动”,明确通过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等,提升实物消费质量;通过健全服务消费标准,开展消费领域“信用+”工程,建立优质服务认证制度,推行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制度等,改善服务消费品质;通过推进首发经济,推动消费地标建设,发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构建数字化消费生态体系,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等,创造更多消费场景。《行动方案》为各地各部门推进优化消费环境工作,以优质供给激发消费潜力,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行动指引。
提振消费是一项由复杂链条构成的系统工程,除短期依靠消费政策刺激,长期看更需要聚焦影响消费提振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推动改革、完善机制,形成内生动力,持久激活消费潜能。目前,全国各地在推进提振消费工作中,基于自身特色,“一盘棋”谋划,在优化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期激发出更大、更持久的消费潜力。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