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两重”建设要有实效更要有长效

转自:中国经营报

吴婧 文

谋全局者赢未来,固根本者安长远。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这一重大部署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为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下简称“‘两重’建设”)锚定航向、明晰路径。“两重”建设绝非孤立的工程布局,而是关乎发展根基、安全底线、民生福祉的系统工程,是“十五五”时期以自身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抓手,必须以全局思维统筹、以系统观念推进、以务实作风落实,在战略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回望奋进历程,“两重”建设早已用扎实成效筑牢发展根基。从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区域协同“动脉”,到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密集落地支撑创新突破,到保障性住房圆千万家庭“安居梦”,“两重”建设的每一项成果都印证着“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战略远见。2025年,8000亿元资金精准投向1459个重点项目,覆盖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等多个关键领域,不仅将形成可观的实物工作量,更能激活上下游产业动能,为经济稳定回升向好注入强劲动力,充分彰显了“两重”建设作为经济“压舱石”和发展“发动机”的核心价值。

将“两重”建设嵌入“十五五”全局谋划,要义在于把握其“发展与安全辩证统一”的深层战略逻辑。“两重”建设的精髓,在于以系统性布局实现发展质效与安全韧性的动态平衡——重大战略实施聚焦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产业升级等“国之大者”,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紧盯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底线任务,以工程化手段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推进,到浙江宁波舟山港集疏运体系的优化升级,这些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把“两重”建设放在全局中考量,就是要跳出“就项目论项目”的局限,让重大战略与安全能力建设同频共振,让基础设施投资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度融合,确保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四梁八柱”。

推进“两重”建设向高质量迈进,关键在于坚持系统思维,实现硬支撑与软保障的有机统一。国常会强调“注重软硬结合”,这正是“两重”建设提质增效的核心路径。所谓“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支撑:山西超长期国债资金“当天对接项目”的高效落地、河北G95廊涿段改扩建工程带来交通能级跃升等“硬投资”以实打实的工程质量筑牢发展骨架。所谓“软”,是看不见却管用的制度保障:陕西围绕城市地下管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和完善100余项专项规划,浙江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航运服务业规划等“软建设”以创新制度破解发展堵点。这种“硬件强基础、软件优环境”的组合拳,让“两重”建设既有“速度”更有“质量”,既有“实效”更有“长效”。

“两重”建设的价值归宿,始终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农村客货邮服务点让戈壁滩的枸杞48小时抵达沿海市场,到通学专线、就医专线便利群众出行,“两重”建设的每一步推进都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每一笔投入都饱含民生温度。这种鲜明的“民生导向”,正是“两重”建设能够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合力的根本原因。在推进机制上,中央强化部门协同,地方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实践,实现“全国一盘棋”与“地方特色化”的有机统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两重”建设是“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工程,更是关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既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划长远,又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好当下;既要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筑牢廉洁防线,又要做好后续运维和资产管理,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既要强化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又要持续破除市场壁垒,激发民间资本的内生活力。相信随着“两重”建设的纵深推进,一批惠民生、利长远、强根基的重大项目必将落地生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让安全与发展的双翼共同托举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两重”建设要有实效更要有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