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11月2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官网上线了首款陪聊机器人“智能憨憨”。据悉,该产品售价399元,定位为家庭场景的AI陪伴玩具,搭载AI大模型并支持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态的最新组成部分。
这背后是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沉淀。早在去年,华为就开启了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的运营,并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此外,华为还通过与产业链企业合作或者投资等形式,深度布局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这意味着华为正式切入智能陪伴赛道,全场景智能生态拼图再补一块。”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华为的入局或将加剧市场竞争,并带动产业链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态势,AI玩具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生态竞争。
京东AI玩具白皮书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AI玩具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在AI玩具中,情感陪伴类产品是最具潜力的细分赛道之一。有机构研报认为,中国陪伴机器人潜在市场需求近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除华为外,多家产业链上市公司已在关键环节展开布局。
其中,浙江金科汤姆猫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AI情感陪伴机器人,以“双商”(智商、情商)交互系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该公司负责人透露,这一产品通过情绪感知算法,力求实现更具人情味的对话互动。
通信模块头部企业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为上海珞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AI潮玩Fuzozo芙崽提供蜂窝通信解决方案,卡位陪伴经济底层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稳定、安全的连接是实现持续情感陪伴的技术基础。”
“AI玩具产业正从‘功能驱动’迈向‘情感驱动’。”中国机器人CR教育培训标准委员会委员魏国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华为的入局将加速行业从单机智能向生态智能转型。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的较量。”
然而,市场繁荣背后,挑战亦不容忽视。魏国红表示,当前AI陪伴产品在情感理解的深度上仍有局限,突破程式化回应、实现真正的个性化交互是行业待解的技术难题。同时,数据安全是另一关键问题,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期待行业标准尽快出台。
智物科技创始人明叔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华为的入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不仅将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更将推动行业标准建立。“那些能在技术创新与数据安全、伦理问题间找到平衡的企业,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