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荔枝新闻)
转自:荔枝新闻
11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介绍,2020年11月30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为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年来,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立足知识产权“五大关系”,推动知识产权领域加快实现“两个转变”,服务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0万件的国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6.8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提升到13.04%;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8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接近9700亿元,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衡付广表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成就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0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拥有的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4个,连续三年位居各国之首,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登顶全球首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高价值专利加速积累有力支撑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超额实现“十四五”规划设定的预期目标;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超过140万件,保持较快增长。从最新国家专利奖获奖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这充分说明,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高价值专利储备不断增强,正在加快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下了坚实基础。”梁心新表示。
二是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对经济的贡献度持续提升。目前,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7.5%,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接近9700亿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接近4000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6500亿元,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十四五”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协同保护和源头保护水平持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至82分以上,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维持在90%的较高水平,对经营主体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具有重要激励作用,为更好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十五五”,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规划指标质量导向,优化知识产权规划指标体系结构,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国际合作,为2035年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