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光防雷涨0.50%,成交额1.01亿元,换手率2.65%,总市值39.71亿元。
异动分析
军工+无人机+水利+5G+华为概念
1、雷电防护行业领先企业;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军工业务运行体系,专门负责国防建设领域的雷电防护技术与产品应用推广与市场开发,形成专有系列的产品序列和技术应用环境;公司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三级保密资格单位。
2、2023年7月25日互动易问答:公司研制的信号射频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及电源SPD配置无人机机房,公司和无人机企业有合作。
3、根据2025年7月25日互动易:公司的防雷产品可覆盖防雷工程的全部应用,如雷电预警系统、智能雷电监测系统、雷电定位系统、接地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直击雷防护产品、雷电电磁脉冲防护产品(电源SPD、信号SPD等)、接地产品等,均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公司根据不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充分调查、勘验和论证,采用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的雷电防护系列产品,科学的进行防雷工程方案设计以及专业施工,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雷电防护安全保护。近年公司参与的水电站防雷安装工程有: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和电站的部分防雷项目(包括:大岗山水电站防雷项目、铜衔子水电站防雷项目、枕头坝电站防雷项目、猴子岩水电站防雷项目、深溪沟电站防雷项目、瀑布沟防雷接地改造)、毛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毛滩水电站厂房接地系统整治项目等。 其中,公司雷电预警与远程智控系统已在大渡河流域多个电站进行安装应用,得到客户高度好评。该系统应用于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设备的管理,通过精准预警雷电信息,提前对观测房大坝监测设备及野外站点监测设备进行电源切断或切换供电,阻断雷电入侵途径,降低库坝监测设备受雷电损坏的概率,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同时实时监测库坝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供电状态,为供电故障及野外站点蓄电老化提供判断依据;精准发布的雷电预警信息,也可提醒客户提前做好防雷应急准备。
4、2019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凭借多年通信设备防雷产品配套服务,与客户形成协同效应,已成功导入通信产品的磁性器件应用,已通过通信客户的磁性器件测试以及系统测试,随5G通信产品的应用,5G产品与4G产品对高功率磁性器件的需求成倍级的增长,公司产品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在行业中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5、2019年4月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之前一直专注于通信行业的防雷专业及市场,为爱立信、华为、中兴、诺基亚等通信设备制造商配套防雷产品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464.10万,占比0.05%,行业排名54/88,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14.85亿,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 区间 | 今日 | 近3日 | 近5日 | 近10日 | 近20日 |
|---|---|---|---|---|---|
| 主力净流入 | -464.10万 | -4151.78万 | -4355.00万 | -300.89万 | -6295.25万 |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1.14亿,占总成交额的9.83%。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2.60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2.60元,近期该股有吸筹现象,但吸筹力度不强;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11.92,注意支撑位处反弹,若跌破支撑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天宇路19号,成立日期2004年2月18日,上市日期2015年5月13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防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防雷工程的设计和安装,提供防雷产品和防雷工程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铁路行业防雷领域的业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防雷系列产品68.02%,非防雷产品27.30%,防雷工程及服务4.68%。
中光防雷所属申万行业为:通信-通信设备-其他通信设备。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成飞概念、军民融合、无人机、5G、华为概念等。
截至9月30日,中光防雷股东户数3.25万,较上期减少31.48%;人均流通股9633股,较上期增加45.95%。2025年1月-9月,中光防雷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1.58%;归母净利润1713.49万元,同比增长342.89%。
分红方面,中光防雷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878.11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336.68万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中光防雷十大流通股东中,广发量化多因子混合A(005225)位居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88.46万股,为新进股东。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A(019923)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88.18万股,为新进股东。国泰海通中证500指数增强A(014155)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67.02万股,为新进股东。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