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程红兰)入秋以来,新区突出露天禁烧工作重点,狠抓露天焚烧秸秆、枯草、树叶、垃圾等管控,通过源头管控、网格化监管、加强宣传等措施,“人防+技防”切实有效开展露天禁烧各项工作。10月1日至11月25日,全区累计收获55个空气质量优良天,同比去年增加9天;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去年下降34.7%。
疏堵结合,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原则,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推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今年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累计约2.76万亩。同时,推动农作物秸秆管理和饲料化,提高牲畜秸秆补充饲草利用率。
织密网格,扎实开展露天焚烧管控。充分发挥街办、村组基层组织、网格员作用,网格员实行每日巡查+重点时段值守,重点排查田间地头、林地、垃圾堆放点等易焚烧区域,对发现的焚烧苗头第一时间制止、扑灭。10月份以来,累计出动网格员200余人次,发现并制止焚烧行为37起,消除污染隐患的同时,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禁烧意识。
精准管控,全面提升科技治污水平。通过“网格化视频监控平台、无人机航拍、日常巡查、夜间抽查”模式,加大对田间地头等关键区域的巡查力度,对易发生焚烧行为的区域开展全天候、无死角排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制止焚烧隐患。10月以来,累计开展无人机巡飞50余次,出动巡查人员150余人次,发现制止、处置焚烧污染问题10余起。
广泛宣传,持续营造禁烧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微信、广播、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露天禁烧相关政策法规及露天焚烧的危害,在新区管委会网站和市生态环境局微信公众号发布露天禁烧《倡议书》。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1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7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40余张。“线上+线下”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受众范围,不断凝聚露天禁烧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