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华创·每日最强音】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加大|大类资产配置+固收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华创大类资产

2025/11/24

宏观 张瑜:十月数据的关键信息

中长期:对物价均衡的理解。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制造业投资)增速过高是制约中期物价均衡的重要因素,而生产性投资的回落,是中期物价均衡的前置条件。当前生产性投资数据的回落幅度最大,我们对于中期物价的合理均衡仍抱有期待,这一锚点仍然存在。

当下:对CPI超预期数据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10月CPI 读数的超预期可能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尽管本月CPI 上涨不具备持续性,但翘尾因素抬高了后续 12 个月的价格同比读数,间接提升了明年 CPI 的运行中枢。未来几个月的CPI对于判断明年的价格走势至关重要。

当下:对经济体感与政策预期的理解。剔除波动较大的品类后,底层的必选消费与服务消费已呈现轻微恢复态势,经济基本面正逐步夯实。若明年商品消费领域能维持现有补贴规模,同时服务消费政策加码,在供给端持续出清的背景下,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物价弹性也有望在3-4 个季度后出现实质性变化。

策略 姚佩:60日均线的机遇挑战

全球风险资产波动背后: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按60日均线/地缘政治因素/宏观流动性因素测算,本轮成交额调整或已到位。高低切调整或已经到位。

配置方向:估值盈利匹配+AI科技反弹+紧供给。1)急跌后重新审视估值盈利匹配。反内卷相关的周期、消费、制造行业性价比显著更高;2)关注AI科技反弹。板块整体交易热度与估值水平均已经回落至历史中等偏低水平,关注AI应用创新及垂直行业技术突破、AI产品应用落地加速及商业化进度加速;3)再通胀交易逻辑,重视供给偏紧的顺周期行业:有色(工业金属、小金属)、钢铁、煤炭、养殖等。

固收 周冠南:如何理解央行的利率比价

如何理解央行的利率比价?1、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中,政策利率向资金货币市场以及债券市场、贷款等市场利率进行传导。2、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的关系:针对银行稳健运营,支持实体,央行进一步强调银行负债成本率和资产收益率的平衡,主要关注存款“降不动”和贷款“降得快”的问题。3、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的关系:大类资产配置综合考虑存贷市场、股债市场、房地产市场情况;银行资产比价主要考虑贷款扣税后与债券比价的动态变化。4、债券资产不同期限利率、不同风险利率的关系:期限利差、信用利差是衡量债券市场定价机制有效性的重要观察指标。

债市策略:继续挖掘α,静待年末抢跑行情到来。1、年末机构配置行情怎么看?银行、保险、理财等配置型资金仍有配债需求,对市场调整形成保护,基金可能仍有提前抢跑行为,但力度或更为有限。年末抢跑行情仍可期待,但幅度需理性看待。2、基金销售新规落地前,10y国债或围绕1.8%区间波动。影响债市波动的三个因素在于风险偏好、基金销售新规和年末抢跑。3、目前10y国债仍处震荡行情,α挖掘策略进入后半段。

多元资产配置 郭忠良:美股科技股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投资者对于AI技术的宏观冲击感到不安,特别是AI技术的替代效应,抑制劳动力市场需求。

其次,投资者对于大型科技公司大幅增加AI相关的资本开支感到担忧,因为现有AI应用的盈利闭环并不完整,这引发了部分科技公司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价格上涨。

最后,甲骨文股价暴跌放大了该公司的信用风险,加剧了投资者对于AI芯片需求的担忧,拖累英伟达股价。

简言之,美股科技股调整,宏观层面更多是叙事的结果,微观层面是个别科技公司增加资本开支,引起投资者的信用风险担忧的结果。短期,美股可能还有调整空间,到了12月份可能会有触底反弹。

金工 王小川:指数择时模型以中性为主,后市或继续震荡

择时:A股模型:短期:成交量模型所有宽基指数中性。特征龙虎榜机构模型中性。特征成交量模型看空。智能算法沪深300模型中性,智能算法中证500模型看空。中期:涨跌停模型中性。上下行收益差模型国证2000指数与全A指数信号由看多转为中性。月历效应模型中性。长期:长期动量模型看多。综合:A股综合兵器V3模型看空。A股综合国证2000模型看空。港股模型:中期:成交额倒波幅模型看空。恒生指数上下行收益差模型中性。

基金仓位:本周股票型基金总仓位为95.82%,相较于上周减少了52个bps,混合型基金总仓位88.71%,相较于上周减少了218个bps。本周汽车与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获得最大机构加仓,通信与基础化工获得最大机构减仓。

基金表现:本周偏债混合型基金表现相对较好,平均收益为-1.08%。本周股票型ETF平均收益为-4.32%。本周新成立公募基金58只,合计募集356.35亿元,其中股票型26只,共募集68.74亿,混合型25只,共募集154.8亿,债券型7只,共募集132.81亿。

VIX指数:本周VIX有所上升,目前最新值为16.8。

A股择时观点:上周我们认为大盘中性震荡,最终上证指数本周涨跌幅为-3.9%。本周短期模型整体信号中性偏空,特征成交量模型看空,智能算法模型偏空。本周中期上下行收益差模型看多信号有所减弱,综合模型看空。因此我们认为,短期或震荡偏空,降低中期上涨预期。港股择时观点:上周我们认为看空港股指数,最终恒生指数本周涨跌幅为-5.09%。本周成交额倒波幅模型看空。恒生指数上下行收益差模型继续中性。因此我们认为,后市或继续看空恒生指数。下周推荐行业为:农林牧渔、纺织服装、综合、煤炭、国防军工。

金融 徐康:保险资金重仓跟踪

行业债券配置占比下降,主要受人身险公司影响,预计与利率上行带来债券浮亏、到期债券再配节奏等有关。股票与基金普遍持仓占比提升,预计受益于市值上涨与择机增配。

我们认为,三季度权益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上行,四季度或有延续趋势,险资有望持续增配权益资产,把握机遇提升长期回报水平。债券市场方面,今年利率呈现低位震荡行情,“利差损”压力边际减缓。考虑长周期低利率环境,基于久期、现金流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我们预计险资对长久期利率债仍有明显配置需求。

投资建议:中短期来看,板块强贝塔属性明显,资产端将持续作为主要逻辑,但仍需关注弹性标的业绩波动的潜在风险。长期来看,预定利率调整和报行合一驱动寿险降本、行稳,经营质量改善或驱动估值逐步修复;非车险报行合一或有望进一步财险行业盈利空间,同时新能源车持续作为重要增量流入。

风险提示:

1. 补贴政策调整,物价低迷,房价下跌,供需关系改善进度的不确定性。 

2.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3.  股债跷板持续,赎回放大债市波动。

4. 原油市场爆发价格战,新兴市场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5. 本报告中所有统计结果和模型方法均基于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趋势。

6. 政策变动、权益市场波动、长端利率下行、改革不及预期。

华创固收

2025/11/21

11月以来,权益市场经历前期高位震荡后有所回调,而债市则受短期降息预期不足、基金新规扰动也呈现出“涨不动”的状态。从季节性来看,11月中下旬债市往往存在年内“最后一跌”的特点,随后开始演绎年末抢跑行情。

年末债市“最后一跌”,往年表现如何?

以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走势为基准,复盘2020年以来债市“最后一跌”的表现。总结来看,11月中下旬,在年末抢跑行情启动前,往往存在“最后一跌”。驱动因素或主要聚焦财政发力和地产政策加码等宽信用担忧,例如2024年的置换债供给担忧、2021年-2023年的地产政策担忧(2022年还包括疫情政策优化)引发债市对经济复苏与风险偏好回升的预期调整。从幅度上看,除2020年永煤信用违约事件引发的债市流动性危机、2022年防疫政策优化叠加理财大规模赎回潮等极端冲击场景外,其余年份的调整均未突破前高。

进入12月,债市顺风行情如何?

从历年影响12月收益率下行的驱动因素来看,主要驱动因素集中于货币条件和年末机构配置/交易行为。

1、货币政策:关注重要会议表态和年末资金环境

货币条件占优是近年来驱动12月收益率下行的主要因素,包括央行释放的政策预期以及资金环境两方面。政策预期方面,12月是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窗口。由于临近年末宽信用效果短期难以验证,市场通常对宽货币先进行交易,例如2019年高层再提降准,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定调“不急转弯”、2021年降准、LPR不对称调降、2023年存款挂牌利率调降、2024年政治局会议通稿中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等。资金条件方面,2019年、2023年12月央行积极投放MLF,2020年11月末意外操作MLF对冲永煤流动性危机,均为年末债市走强提供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

2、机构行为:包括交易型和配置型两类资金

交易和配置两类资金进场共同推动了债市年末行情的演绎。往年债市完成“最后一跌”后,部分机构会逐步进场布局年末行情。但由于各类机构的出发点略有不同,农商行、基金更多是基于对收益率下行的抢跑交易,需要有利好驱动;保险则更多是基于未来年储备资产的配置诉求,进场时点略有靠后,或在收益率调整阶段逐步配置。回顾2023-2024年年末机构抢跑行情,存在农商行、基金、保险先后进场抢跑,且在“学习效应”下进场时点不断前移的特征。

今年来看,机构跨年配置意愿仍存,但交易驱动带来的收益率下行幅度或较为有限。今年而言,年末流动性环境整体平稳但降息预期偏谨慎,收益率下行缺乏政策催化。同时短期市场对央行买债规模预期不足、基金销售费率新规扰动及地产相关消息的边际变化,以及低利率环境下收益率下行赔率预期不高等,农商行、基金等交易型资金未迎来显著利好因素,尚未出现年末抢跑行情。而对保险等配置资金而言,前期宽信用及供给冲击已过,风险偏好和费率新规的负面扰动或难超前期,预计收益率进一步上行超过前高的风险可控,当前点位已具备一定性价比,保险驱动的年末配置行情仍可期待。不过,考虑到市场对于明年债市行情预期偏谨慎,基于资本利得博弈的抢跑行情幅度或有限,因而收益率整体下行幅度需理性看待。

风险提示:基金销售新规超预期,赎回放大债市波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华创·每日最强音】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加大|大类资产配置+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