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关键小事”托起百姓幸福生活

转自:贵州日报

无人机在王寨镇开展飞防作业。 (受访者供图)

谭瑾

一条条蜿蜒到田间的公路,一个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一间间焕然一新的教室……这些具体而微的变化,共同勾勒出遵义市凤冈县王寨镇“十四五”期间最生动的民生画卷。

“你瞅瞅这路,以前收粮的车根本进不来,现在直接开到地头。”近日,王寨镇官塘村村民冉大叔站在自家辣椒地旁,指着崭新的水泥路说。

冉大叔算了一笔账,路没通时,辣椒得靠人挑出去,费时费力还压价,现在一天就能卖完,价钱还好。

这条路,是王寨镇“十四五”期间修建的229公里农村公路的一部分。从“出行难”到“畅安舒美”,一条条“毛细血管”的打通,不仅联通村落,更激活了产业发展的脉搏。

“老毛病了,以前去县里做检查,孩子得请一天假陪着。现在走几步到村卫生室,家庭医生每月还上门服务,真的太方便了。”王寨镇新民村村民王大妈对现在的医疗服务连连点赞。

截至目前,王寨镇各村均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镇卫生院配备了以往仅县级医院才有的CT机等先进医疗设备,成功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的医疗服务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构建基层医疗网络,王寨镇卫生院让14916名居民拥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同时,医共体建设和高达98%的医保参保率,为村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累计住院报销金额超过4187万元。

“学校大变样了,有电脑室、图书室,老师也年轻有水平。”王寨镇高坝村村民李大姐站在崭新的校舍前感慨。最让她自豪的是,儿子去年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这放在以前,她想都不敢想。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王寨镇通过持续投入,推动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双提升。五年间,全镇有883名学子迈入大学校门,其中422人考入二本以上院校。

“自从有了这个自然能提灌站,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王寨镇土璜村村民张大哥表示,现在人畜饮水不愁,地里庄稼也“喝”得饱,他们发展产业更有底气了。

这股“底气”,源自珠遵协作自然能提灌站的建成。这个看似简单的水利项目,却彻底改变土璜村894户3964名村民的生活——不仅让家家户户用上稳定可靠的自来水,更在春耕时节为千亩良田解了“渴”,为产业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傍晚,王寨镇王寨社区的文化广场上响起欢快的歌声。居民万有会说:“街道干净了,路灯亮了,晚上能来跳跳舞、散散步,心情特别好。”

土璜村的周阿姨也为如今整洁的生活环境点赞,她说:“现在每50米就有一个垃圾屋,天天有人清运,特别是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后,土璜村干干净净,住着特别舒心。”

两位阿姨的话,道出了居民们的心声。这份好心情,源于王寨镇五年来对城乡面貌的重塑。投入5400余万元完善城镇功能,打造了7个乡村示范点,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

如今的王寨镇,森林覆盖率58.5%,污水收集处理率89%,垃圾日日清,真正实现了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

站在“十五五”规划新的起点,王寨镇的脚步并未停歇。那些发生在百姓日常里的真切改变,正是这片土地迈向更加美好明天的最坚实底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关键小事”托起百姓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