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给小区建充电停车场 物业好心为何办了坏事

小区内摩托车随处乱停乱放,占据居民楼下的消防通道和空地。

本就不大的公共场地

物管公司在小区住宅楼下修建摩托车停车场,并安装充电桩,供业主们的电动摩托车充电停车,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件好事却遭到小区绝大多数业主的集体反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昨日,记者来到巴南区花溪街道曦园柳镇小区三期实地了解调查。

项目之争

物业要建设 居民集体反对

昨日上午,记者根据小区居民的指点,来到曦园柳镇小区三期79栋住宅楼下,目前已停工的电动摩托车充电桩安装场地。这里地处小区外围的一侧,本来是小区的公共绿地,另外还有两个场地比较狭窄的乒乓球场和休闲游乐场,是小区里难得的几个居民活动场地之一。

小区居民告诉记者,物业公司计划修建的电动摩托车充电停车场,就位于儿童游乐场的内侧,靠近小区公共绿地小树林边上。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休闲游乐场长仅十来米,宽不过三五米,场地并不宽敞,就在这个休闲游乐场内侧和小区外围树林之间的公共绿地上,已被开辟出一块比休闲游乐场面积更大的空地,并用水泥砂浆硬化了地面,又在空地一侧的地面挖出十多个安装充电桩的坑洞。刚刚修建完这些,便被居民们出面反对阻拦,修了一半的摩托车充电停车场不得不停止施工。

利益之争

是充电停车 还是休闲健身

小区居民为什么要反对阻止摩托车充电停车场的修建呢?在游乐场带着孩子游玩的居民告诉记者,曦园柳镇小区三期内公共活动空间比较少,而79~81栋居民楼下的乒乓球场和休闲游乐场,地方虽不大,却是居民们平时带娃、休闲、健身等难得的聚会之处,现在物业公司并没有征得大家的同意,就突然要占用这里修建摩托车充电停车场,让居民们感到既突然又气愤。

“小区里老人、孩子这么多,现在物业占用小区本来就不大的公共场地,让老人孩子平时到哪里去玩儿?”

“紧挨着休闲游乐场地修摩托车充电停车场,本来就很不安全。平时摩托车进进出出,撞到老人孩子怎么办?再说了,充电桩万一漏电,老人孩子的安全谁来保障?”

居民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表达他们的意见。

程序之争

业主和街道 到底谁说了算

既然居民们有这么多反对意见,那小区物业公司为什么要修建这个摩托车充电停车场呢?记者来到曦园柳镇小区三期物业管理办公室了解情况。

物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曦园柳镇小区三期共有80多栋居民楼,其中9栋为高层,其余为多层住宅,共有居民3000多户,小区2012年左右入住。由于当初修建时,没有过多考虑到摩托车停车的问题,随着最近几年电动摩托车的爆发式增长,小区内使用电动摩托车的业主越来越多。这些摩托车不仅经常乱停乱放,占用小区的消防通道和人行道,还有部分业主为了方便摩托车充电,私自从楼上自家窗户中拉线到楼下,为自己的摩托车“飞线充电”,十分危险。

正是考虑到这些问题,物业公司才筹集了经费,向相关部门申报,准备修建这个摩托车充电停车场,没想到刚开始施工,就遭到了小区居民的反对和阻拦。

物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也承认,修建之前并没有登门征询每户居民的意见;而曦园柳镇小区三期入住至今都没有成立业委会,所以也没有召开业主大会让广大业主表决。“但是,我们上报了柳镇社区和花溪街道,他们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物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巴南区花溪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支持为解决“飞线充电”、乱停乱放阻碍消防通道等问题,修建电动摩托车充电停车场,但并不知道小区物业事前并没有征求小区业主意见。目前,街道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已到小区的修建现场查看了情况,并已叫停了这项工程的施工。建议物业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先征求到绝大多数小区业主的同意后,再上报规划、建设、消防等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恢复施工。

律师看法

法定程序要遵守 业主意见要尊重

针对此事,记者咨询了上海段和段(重庆)律师事务所周新全律师的意见。周律师表示,这个案例涉及小区公共事务决策的法律程序问题。根据民法典第274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公共场所属于业主共有。物业公司利用共有区域修建摩托车停车场和充电桩,必须遵守民法典第278条规定,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和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而曦园柳镇小区三期物业公司未经法定程序擅自建设,侵犯了业主的共同决定权。因此,物业在小区公共区域进行设施建设,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充分尊重业主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记者手记

破解困局 基层治理需下“绣花功夫”

近年来,电动车停车充电问题日益凸显,飞线充电、占用小区公共空间、消防通道等乱象频发,成为小区治理的“痛点”。尽管部分小区尝试修建停车场、充电桩,却因占用公共场地引发居民反对,暴露出基层治理的深层矛盾。这一困境,不仅考验着基层管理者的智慧,更折射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短板。

居民反对停车场、充电桩建设,并非无理取闹。

破解这一困局,需基层治理从“一刀切”转向“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问需于民,共商共建‌。电动车停车场、充电桩建设,虽是基层治理的“小切口”,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文章”。当前,全国多地已出台政策规范充电设施建设,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方向。然而,政策落地仍需基层管理者以“绣花精神”细化方案,在需求与空间、安全与便利之间寻找平衡点。

唯有如此,才能让电动车的停车场、充电桩从“争议点”变为“幸福点”,真正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能。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给小区建充电停车场 物业好心为何办了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