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图①参观临海市河头镇姚宅红色教育基地。|图②检查药店进货票据。|图③现场指导儿童玩具线上销售行为。
在浙江省临海市沿江镇,有一个只有5名在编人员的“迷你”市场监管所。别看人少,该所的“责任田”却不小——辖区面积达88.16平方公里,在册经营主体3362家。
自2019年底成立以来,临海市市场监管局沿江市场监管所以“小所办大事”为不变初心,面对监管对象数量多、辖区覆盖范围广、日常任务压力大的现实困境,始终以“为发展护航,替百姓解忧”为核心目标,主动破局、迎难而上,将“小所办大事”的担当写在沿江镇的每一个角落。
党建引领,小队伍迸发大能量
“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融入执法服务的底色!”沿江所所长金峥说。
该所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基层市场监管“保安全、稳秩序、促发展”的核心职责,将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民生实事、争创市监先锋四大主题融入日常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党员干部在监管服务一线亮身份、作表率,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切实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佩戴党徽下一线,走进企业车间,讲解惠企政策;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站式”登记注册帮办服务;对小微企业实行“首次轻微违法免罚”柔性指导……
“去年在所里的帮助下,我们成功拿下了两项专利!”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感触很深,“这样的上门服务,特别贴心。”
创新机制,巧办法解决老难题
5个人,如何精准覆盖3000多家经营主体?沿江所靠的是一套高效“组合拳”。
该所首先在管理上做文章,把辖区64个网格整合成3个责任区,实行“专人包片+闭环管理”,确保问题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
该所还特别会“借力”。依托镇街牵头的“基层治理四平台”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应急、村社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提升跨部门协同处置效率。
为提升执法效能,沿江所探索“要案专办+全员办案”机制,重大案件成立专班集中攻坚,普通案件则全员参与、轮岗实操。这一机制在确保案件高效处理的同时,也成为培养业务多面手的实战平台。
能力的提升,不仅靠实战,也离不开日常积累。在所里三楼转角的“亲亲沿江”学习角,书籍整齐排列,氛围安静温馨。工作间隙,常有干部职工在此翻阅资料,或是三两同事低声交流,这个小小的角落已成为大家充电赋能、“随时学、深入学”的便捷驿站。
服务到家,小细节温暖大民生
监管的背后,是温度与守护。
“老板,这批药品快过期了,要记得及时下架啊!”在镇上一家药店,市场监管人员的细心提醒是每周“民生巡查”的常态。从餐饮店后厨卫生,到超市商品的保质期,再到农贸市场电子秤准不准,都是该所操心的事。
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所在农贸市场设置消费维权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咨询岗,专门解答商品退换、消费纠纷等疑难杂症,同时,大力推动“放心消费示范店”创建。如今,全镇的“放心消费示范店”已经达到115家,这些数字背后,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5个人的小所,扛起了大责任。沿江所用脚步丈量辖区,用实干回应期待,证明了只要心里装着群众、肩上扛着担当,基层小所也能在治理一线书写精彩答卷。
□孙杨倩/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