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品牌观察官
如果十年前你跟香港人说“你以后要靠网购买卫生纸”,他们会用极其香港式的礼貌语气告诉你:“唔使啦,我楼下转角就有惠康,五分钟搞掂。”
香港,就是那个“便利密度全球天花板”的地方:出门就是超市,再走十米是便利店,再往前是街铺,人流密得像一条条热带鱼畅游在狭窄水道里。
这里从来不缺零售,它缺的是把消费习惯往线上搬的人。
图源:网络直到这两年,风向突然变了。
旺角出现京东巨幅广告:“全港比价,买贵就赔!”大巴车披上淘宝橙:“咩都包邮,包咩都有。”
拼多多直接把“一件包邮”搬到香港,一件9.9的小物件也帮你运到港岛。
图源:网络于是港人开始发现,“嘩,原来网购可以咁平?”“嘩,原来送货可以这么快?”“嘩,点解隔离屋个阿叔日日都去自提柜?”
而置身这场零售格局巨变的,是香港本土唯一打得过的玩家:HKTVmall。
图源:网络它要对抗的,不只是对手,而是整个时代的潮流。老板王维基豪掷2.5亿港元,宣布要打一场“港版电商保卫战”。
对外说是“推广广告”,对内其实是“生死一搏”。
巨头南下,补贴狂轰滥炸,香港电商市场从未如此热闹。
HKTVmall 的未来在哪里?香港零售的下一步,又会走向哪里?
香港电商“独苗”
被时代推上擂台
如果说内地电商是“神仙打架”,那香港电商早些年就是“一棵树扛风雨”。而这棵树,就是 HKTVmall。
图源:小红书在电商还没成为主流之前,香港人的线上购物逻辑大概是这样的:买衣服去旺角,买家电去丰泽、百老汇,买日用品去惠康、百佳,急用的去 7-11。至于“网上买”?——不信、不用、不敢。
图源:Instagram港人最爱的不是“便宜”,而是“稳阵”。怕收不到货、怕假货、怕退货麻烦、怕电话没人接、怕快递司机不讲话。
总之,他们对电商的警惕程度,堪比大陆对共享单车刚问世时的“不确定感”。
就是在这样一片荒芜的土地上,HKTVmall 扛起了“教全港人网购”的重活。
图源:HKTVmallHKTVmall 的创办人王维基,本来做电视台视讯相关,在广播界卷不过人,于是索性“转跑道”,跑去搞电商。
王维基他的人生信条大概就是:别人不做、没人敢做、利润不确定,那我就做。
于是,香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本地电商仓库、物流系统、自建配送员、自提点网络……都是 HKTVmall 拼命砸钱砸出来的。
图源:网络你要知道,在香港搞仓库是什么难度?
仓库租金甚至比内地一栋写字楼还高;要招配送员?香港人宁愿做洗碗工也不愿送快递;要让大家相信“网上买东西不坑”?
那简直比说服老一辈用微信付款还难。
图源:香港综合市场消息但偏偏就是这种环境里,HKTVmall 硬是把港人的购物习惯从“楼下买”一步步拔成“上网买”。
图源:statista它讲究产品质量、坚持官方原装、把生鲜冷链做到极致。它还靠会员制、积分、免运门槛,慢慢培养出一批忠实用户。
在内地电商“价格战”教育用户的十年里,香港电商完全是由 HKTVmall 用“质量与服务”慢慢磨出来的。
图源:HKTVmall所以当今天我们看到京东打出“买贵就赔”、拼多多推“一件包邮”、淘宝搞体验店时,千万不要忽略一个事实:如果没有 HKTVmall 过去十年的教育,内地电商根本打不进来。
图源:小红书可如今时代已经变了。
过去港人愿意为了“稳阵”付溢价,可当拼多多的9块9小物、淘宝的内地同价、京东的次日达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大家心里默默发生了一个微妙变化:“稳阵固然好,但省钱也不是罪吧?”
图源:网友评论而这,就是 HKTVmall 今天真正的危机:它站得越久、教育用户越多,反而越容易被后来者一脚踢进红海。
但别急,HKTVmall 还没输,它还有底牌、有策略、有本土优势。只是这次,它必须打得更快——更狠——更聪明。
巨头压境
港版“电商三国杀”正式开打
过去十年的香港零售,是靠游客撑着、靠地段吃饭、靠品牌硬撑;现在的香港零售,是靠“谁更便宜”“谁更快”“谁更会搞活动”来决定。
图源:新华网简单一句话:内地电商一脚踏进来,直接把香港的零售逻辑打成碎片。
可以看看京东。它在香港的动作堪比“登陆行动”,不仅收购了佳宝超市,还开出京东MALL,然后就是那几乎可以写进营销教材的“降价风暴”:
700ml 的维他水,小店卖5元,超市原本也偏贵,现在京东系带头一压——惠康直接降到2.9元——比内地还便宜。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这价格,消费者看了流泪,同行看了裂开。
图源:香港文汇报捞面更夸张,小店15元/袋,惠康整袋价竟然比小店还便宜5块。连锁超市为应战,开始签长期供应合同,从源头压价、全场打折。九二折、八八折这些字眼在香港零售界出现的频率,比歌手演唱会还高。
一时间,香港的超市像开了“暖手宝模式”,热乎得很,竞争得很,价格战从调味料卷到大米,从矿泉水卷到纸巾。
图源:网友评论香港线下卷归卷,但它还是挡不住一个更大的黑洞——内地电商全面登陆。
拼多多在港区横冲直撞,一度冲上下载榜第一;淘宝海外旗帜插满港岛东;抖音电商也开始悄悄布局。香港本地品牌一觉醒来发现:今天又有一个App在抢客。
图源:淘宝这场混战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历来以品牌力、地段力、门店多取胜的香港零售企业。一旦“低价+补贴+供应链能力”打进来,香港传统逻辑瞬间失效。
HKTVmall虽然本地化能力强,供应链扎实,但面对内地电商“从工厂打到你家”的打法,依旧是被迫进入消耗战。甚至可以说,内地电商的到来,把它逼到必须蜕壳、必须升级的节点。
过去香港电商是:物流靠外包,供应链靠品牌商,价格靠“自己判断一下”。
现在香港电商变成:物流要做到次日甚至当日,供应链要往内地拿货,价格要卷到消费者看了都怀疑世界。
旧秩序结束了,香港零售江湖,已经进入“卷王争霸赛”。
图源:微博如果内地电商的补贴是“核武器”,那香港本地平台能做的,就是尽量戴好头盔。
香港人为什么突然爱上网购?
供应链、物流与习惯回炉重造
香港人之前不爱网购,原因全世界都知道:线下太方便。
下楼 3 分钟买齐所有东西,不需要等。而且物流贵、运力有限、配送不灵活,网购体验真的不如线下。
图源:网络但今天,全香港开始重新学习网购逻辑。
图源:小红书来看看香港这波电商大战里,谁最累?不是商家,不是平台,是物流司机。
因为香港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实际体验大概等于从九龙开车到火星表面。
既要在巷道中掉头,又要面对寸土寸金的停车位,还得在25度以上湿度90%的空气里搬货,难怪香港电商的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被业内笑称:“不是送货,是送命。”
图源:HKTVmall这也是为什么 HKTVmall 花大钱自建物流、仓储、车队。
它一度被香港媒体称为“全港最烧钱的电商”,光是仓储自动化、派送人力投入,就像在给整座城市植发一样,成本厚得能一路铺到深水埗。
图源:网络但事实证明,它赌对了香港早期电商普遍有“物流掉链子”的毛病,HKTVmall成功打造了一个真正把链子焊死的平台。
内地电商之所以在香港落地速度超快,也正是因为供应链优势不可复制。
图源:网络拼多多、淘宝这些平台做的是:“工厂——菜鸟仓——香港消费者家门口”。HKTVmall做的是:“香港品牌商——黄竹坑仓——司机绕十条单行线——消费者楼下”。
图源:香港01一个是降价+仓网+自动化压成本,一个是本地深耕+物流硬扛+团队背锅。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内地电商越“卷价”,HKTVmall越“卷服务”。
比如“次日达”在内地是基础,在香港却是“盛世奇景”。比如“满额包邮”在内地是常识,在香港是“奇迹般的经营性亏损”。
再来看消费者态度。过去香港消费者对网购信心不足,认为线上“唔多放心”。现在被价格教育之后,态度变成了:“放心唔放心先无所谓,关键是够平(便宜)啊。”
消费者的转折点不是平台教育出来的,而是价格教育出来的。
你以为消费者会因为品牌忠诚才换平台?不,是因为那瓶维他水从 5 元掉到 2.9 元。
你以为消费者会重视线下体验?不,他更重视“能不能帮我便宜20块”。
你以为香港人爱逛超市?拜托,现在香港年轻人懒到连奶茶都要靠骑手送上楼。
图源:网友评论网购这种事情,只要体验顺畅一点点,立马能养成习惯。而习惯一旦建立,就难以回头。
香港电商真正的战场不是补贴,也不是广告,而是谁能在香港这座“物流地狱地图”上,把配送效率和成本降到一个可持续的水平。
图源:高德地图HKTVmall想要守好自己的江山,还得持续发力。
“守擂冠军”还是“反攻上将”?
2.5亿自救和政策红利双推进
王维基的2.5亿投放,外界以为是“营销费用爆发”,但业内人都懂:这是在买时间、买空间、买未来。
HKTVmall的动作包括——加快物流,8小时送货快至3小时送货,扩充品类至10万种,推出“淘品直送”打造内地同价专区,强化供应链体系,与内地直连,扩大冷链、生鲜配送网络。
这其实不是单纯和淘宝、京东比价格,而是打香港电商唯一能打的点:本地化 + 速度 + 服务体系。
图源:HKTVmall毕竟港人消费者有几个关键特性:不喜欢等;不愿意收坏的东西;看到“自提排队1小时”会直接气到放弃购物车;去年才开始习惯网购,忠诚度还很低。
图源:香港01所以HKTVmall要做的,是构建一套“香港人真正能用的电商体验”。
只是问题来了,2.5亿,是火力全开,还是杯水车薪?面对资本雄厚的内地三巨头,HKTVmall要赢,不能只靠砸钱,而要靠结构性的优势。
再者看香港特区政府这两年明确释放信号:要把香港做成 “全球跨境电商枢纽”。
图源:香港商品进出口数据BUD 基金增至 14.3 亿港元,单企可获 100 万资助,平台入驻、物流建设、海外推广统统能报;
“香港好物节”官方扶持,带品牌去内地、东盟,本地品牌第一次被大规模推向国际舞台;
税制简单、金融体系强、背靠大湾区供应链,对中小企业相当友好;物流与跨境仓建设提速,全面向外向型贸易靠拢。
图源:香港好物节港府的目标不是“本地电商买卖更方便”,而是“让内地品牌从香港走向世界,让香港成为全球货物流转枢纽。”
这对 HKTVmall 来说既是利好,也是挑战。
利好在于:更多政策鼓励数字化零售;更完备的跨境物流体系;更友好的仓储、清关、金融环境;更容易吸引商家入驻。
可挑战也并存:这些利好同样适用于淘宝、拼多多、京东;电商越方便,内地巨头越能“降维打击”。
只能说政策是雨露均沾型,而不是 HKTVmall 专属型。
面对“三巨头+价格战+消费者贪便宜+香港物流贵”的四面夹击,它需要的是一种新打法——不是再卷广告、再卷配送,而是卷生态、卷服务、卷渗透率。
图源:InstagramHKTVmall 的未来不是守住香港第一,而是要成为香港电商这座岛的“基础设施”。守擂是迟早被攻破;但基础设施永远不会倒。
写在最后
十年前,香港人说:“网购?我不需要。”
五年前:“物流太麻烦啦。”
今年:“哪里有自提柜?边个包邮最平?
这就是“时代力量”的可怕——不是你想不想变,而是被时代强行推着变。
香港电商市场的那扇门,终于在2025的这一刻完全打开。整个香港零售像被按下一个巨大的“刷新键”。
HKTVmall——香港土生土长、唯一具备大规模体系化电商能力的平台。
图源:香港明报它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最激进的,但它有香港最深的土壤、最熟的地图、最扎实的本地仓配。它知道一栋大厦什么时候不能送货、哪条巷子货车不能开进去、哪区的阿姨最爱买纸巾特价装。
这就是本地化的力量,是任何巨头短期砸钱都换不来的壁垒。
但今天的挑战远比过去大。
对手不是传统零售,而是每天“亿级补贴量”的内地电商巨舰。你不是在和对手比,而是在和对方的整个工业体系比。这就是 HKTVmall 面临的时代压力。
时代正在重新分配香港的零售权力。
你不变,时代会逼你变;你想变,时代会给你机会。
这场香港电商的 2.0 大战才刚开始。至于最后赢家是谁?很简单——永远是那个最先适应变化、顺着时代风向跑得最快的。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