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编辑|唐元
11月27日,以“智媒赋能园区融合提升价值”为主题的“2025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网信办指导,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主办。
当前,传媒领域正处在“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阶段。如何理解生成式AI技术重塑产业逻辑,推动传媒业态加速向“智能+”深度转型,成为一个迫切的命题。
2025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旨在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成果展示、场景发布等环节,推动智慧媒体交往、智能技术交易与智力资源交流,进一步构建国内领先的智媒体跨界交流与产业对接平台。活动现场,聚焦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享了他的见解。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传播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一个不可逆的进程。对主流媒体而言,如今的现实语境,只有巧妙借助新兴技术,才能更好地还原‘新闻现场’,更加精准地触达我们的受众群体,”陈光表示,“当然,无论技术如何变革,真实与客观依然是每家媒体不可忽视的生命线。”
作为长期研究科学技术史、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学者,陈光表示,“过去几百年里,每一次重要的技术革新,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拥抱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兴技术的加速迭代,给原有的公共空间治理模式、行业规范、相关伦理道德领域带来的冲击。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更加完善的‘顶层设计’,并建立起监督预警机制。”
“技术的进步应该是带有普惠性的,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弱势群体更加友好。一方面,我们要最大可能地兼顾更多群体的利益与诉求,尤其是咱们的老年群体,他们享受技术进步的福利是相对滞后和不够充分的;另一方面,更多的科技企业也应认识到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技术应用场景与市场,可以很好地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陈光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