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畅销的俄罗斯海鲜都贴上了中文标识

   “益心为公”志愿者跟随绥芬河市检察院检察官开展“回头看”,并将走访情况记录在民情日记中。 樊慧茹摄

  近日,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俄罗斯商品集散地,帝王蟹、三文鱼、格陵兰虾等海鲜产品琳琅满目,销售火热。随着气温降低,各类俄罗斯海产品进入销售旺季,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供货商前来采购。

  这繁忙景象的背后,有一份来自检察公益诉讼的力量在守护着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绥芬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姚欣欣,共同对各大海鲜售卖点进行回访,检查此前督促整治进口肉制品、水产品全环节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的整改成效。姚欣欣在民情日记中写道:“如今的海鲜产品均贴有清晰的中文标识,冷冻运输车也都配备了实时报警装置……”

  绥芬河口岸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的重要门户,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接壤,其进出口货运量占全省总量过半数,是保障中欧班列“东通道”畅通、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

  今年初,一份关于加大绥芬河市食品卫生监管力度的政协提案,直指跨境食品在物流仓储监管、商品标签手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方面存在的短板。

  绥芬河市检察院深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法律监督活动,发现全市在售的168款进口肉制品、水产品存在检验检疫手续不全、销售台账缺失、包装缺少中文标识等问题;冷链运输工具备案不全、温湿度不达标、食品与非食品混放现象突出;食品贮存场所未依法备案,缺乏必要的温湿度监测与报警设备,卫生状况堪忧。这些问题折射出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在监管职责上存在交叉与盲区。

  绥芬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薇介绍,为破解上述监管难题,该院于2月13日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以及海关、边检、自贸区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共商对策。

  2月19日,绥芬河市检察院分别向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局、市交通局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规范进口食品检验检疫手续,完善中文标签,加强贮存与运输环境监管,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风险监测方案。

  检察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迅速展开:市市场监管局指导497家进口商品企业完善168款产品的手续,规范13家食品贮存企业的温控标准;市卫健局设立3处风险监测哨点,并量身定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市交通局则完成对13家冷链运输服务企业的备案管理,并确保其全面配备了温度异常报警设备。

  张薇介绍,市政府将进口食品安全纳入整体工作规划,随后启动的“护航2025”进口食品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统筹12个部门对进口食品实施全流程规范管理;创新搭建的进口食品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一物一码”的源头可溯;建立的6部门风险监测数据共享与会商机制,推动实现了长效监管。

  如今,走在绥芬河俄罗斯商品市场,规范的中文标签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严格的温控保障了产品品质,清晰的全链条监管筑牢了安全防线。

  这场由检察公益诉讼触发的综合治理,不仅提升了口岸进口食品的安全水平,优化了营商环境,更以生动的司法实践展现了检察机关在服务保障民生、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为与责任担当,为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畅销的俄罗斯海鲜都贴上了中文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