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 朱静燕 罗洁琼 □图片由嘉兴市第一医院提供
突发昏迷、意识不清的金大伯被紧急送入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室,“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这无异于一颗已经引燃的‘炸弹’!”瞬间,该院神经中心的“绿色通道”开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麻醉手术部、重症医学科等专家迅速集结。无影灯下,是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的忙碌身影;监护仪上,是众人协力从死神手里夺回的、逐渐稳定的生命曲线……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正是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中心应对高难度神经系统疾病挑战的日常缩影。
在医学领域,神经系统被誉为人体最精密的“指挥中枢”。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对医疗服务的精准性、连续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这一时代挑战,嘉兴市第一医院应势而谋,于2025年6月正式成立神经中心,全面整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顶尖力量,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起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为核心的“一站式”诊疗新范式,致力于打造浙北地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标杆。
打破壁垒,构建“一站式”诊疗新生态
70岁的李大伯因进行性记忆力下降来到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中心就诊。初诊时,因症状复杂,病因难以明确,遂由中心神经内科团队率先开展临床鉴别诊断,在排除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后,立即启动中心内部MDT多学科会诊机制,邀请神经外科团队共同会诊。
经过神经内、外科专家的联合研判,并通过先进影像学检查等,最终确诊患者颅内存有肿瘤病灶。确诊后,患者直接在中心内部由神经内科转入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术后,李大伯恢复良好,记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过去是患者辗转于不同科室,如今我们直接把学科之间的‘墙’拆了,医疗资源围绕患者流动。”正如神经中心副主任胡进所言,传统诊疗模式下,像李大伯这样的患者往往需要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之间反复奔波,不仅耗时耗力,更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市一院神经中心的成立,正是对这一痛点的根本回应。
中心建立起高效的跨学科协作机制与组织保障,从急诊急救到手术干预,从术后管理到长期随访,患者可在中心内完成无缝衔接的全流程诊疗。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胡进说,中心成立后,神经内外科已开展联合查房、整合病例讨论等,包括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联合诊治,对急性卒中患者开启“卒中绿色通道”,将DNT(入院至接受静脉溶栓)时间严格控制在60分钟以内,为抢救大脑赢得宝贵“时间窗”;对于帕金森等复杂疾病,也通过MDT多学科会诊,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这种‘集团作战’式的紧密协作模式,提升诊疗效率与成功率,让患者获得更全面、更连续、更安心的健康保障。”
硬核实力,托起“生命中枢”守护网
作为浙北地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领军者”,市一院神经中心以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为核心,整合亚专科——神经介入科及功能神经外科,构建起全方位、精细化的诊疗体系。
帕金森患者王先生长期在神经内科接受药物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和副作用增强等现象。进入市一院神经中心治疗后,经神经内外科联合评估,认为其具备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指征。确定手术方案后,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其植入脑起搏器;术后,神经内科医生全程参与开机调试、药物调整等治疗,实现“内外科共管”,让治疗方案更具连续性。
“对于帕金森、癫痫等功能性疾病,中心成熟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立体定向脑电图、微血管减压术等先进技术,联合术前精准评估与术后程控管理,让患者告别病痛,大幅提升生活质量。”胡进介绍道。
此外,在神经介入领域,中心运用国际领先的微导管技术、支架取栓及动脉瘤栓塞术等,针对脑卒中、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开展高难度神经介入手术;同时,依托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平台,24小时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打造“黄金时间”急救通道,显著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在解剖复杂、手术风险极高的颅底肿瘤诊疗领域,市一院神经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张广宁,凭借神经导航系统、术中电生理检测及神经内镜技术,搭配国际标准MDT多学科协作模式,屡次突破手术“禁区”,成功开展浙北首例海绵窦肿瘤切除术、内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及三叉神经纤维瘤切除术等,既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手术效果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神经内科领域,中心以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神经免疫疾病等为重点,开展卒中单元、记忆门诊等特色门诊,以基因检测、神经电生理、分子影像等先进技术,实现早诊早治。在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等慢性病管理中,推行“药物—康复—心理—随访”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终身健康支持。
“让嘉兴乃至浙北地区的老百姓不用奔波于上海、杭州,在‘嘉’门口就能治疗各类疑难神经疾病。”胡进说,这是神经中心成立的初心与目标。
育才聚力,培养神经学科复合型人才
神经中心的成立,不仅是学科架构的调整,更是医疗服务模式、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的系统性变革。
“中心在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模式的同时,也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平台。”中心副主任张广宁深有感触。目前,中心联合嘉兴大学、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推动临床实践与科研深度融合,致力于在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诊疗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中心成立后,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也随之发生改变。”张广宁透露,一方面,通过这样的科研平台,促进中心医生的专业成长、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打破传统专科人才培养的局限,着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通过联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交叉业务学习等方式,让年轻医生得以全面掌握神经疾病的内外科诊疗思维,成长为具备综合视野的“下一代神经学科专家”,为“一站式”医疗服务模式的长期发展储备梯队力量。
目前,团队中80%的医生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多人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从分散诊疗到临床综合管理,从单科攻坚到多学科协作,市一院神经中心的成立,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医院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响应市民“看好病、少跑腿”需求的切实举措。未来,中心将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持续深化多学科融合、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嘉兴样板”,让更多患者在“嘉”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有温度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