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这份监察建议书点准‘穴位’、切中‘要害’,既点明问题又开出良方,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并指明了整改方向。”谈起不久前收到的监察建议书,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这位负责人所说的监察建议书,源于该县开展的“校园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通过深入剖析案件成因、梳理廉政风险点,该县监委向县教体局发出监察建议,明确指出其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健全、日常监管缺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推动全系统开展了一场触及根源的以案促改专项行动。这也是筠连县精准运用纪检监察建议书,做实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筠连县近年来将纪检监察建议书作为深化标本兼治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点穴”、闭环管理、系统施治,让“纸面建议”转化为“治理实效”,探索出一条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有效路径。
精准是监察建议书的生命线。在开展全县往来款项专项清理行动中,筠连县纪委监委发现12个乡镇普遍存在长期挂账、清理不及时等问题。“问题表象在乡镇,根源在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经过深入研判,县纪委监委迅速向县财政局发出监察建议书,要求其履行主责部门职责,牵头组织整改。收到建议书后,县财政局立行立改,通过建立“已整改完成、正在整改、未整改”三本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领导、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形成了“发现问题-建立台账-限时整改-销号管理”的工作闭环。
“监察建议书让我们明确了整改方向,‘三本台账’则让整改工作有了具体抓手。”一位乡镇财务人员表示。经过系统整改,各乡镇往来款项清理进度明显提升,总体核销率和个人借款核销率较专项督导前均有显著提高。
为避免纪检监察建议书“一发了之”,筠连县构建了严密的跟踪督办机制。在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规范管理时,纪委监委不仅发出建议,更持续跟踪问效。如今,全县各医院已新建或修订《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等65项制度,用制度划清了权力边界。
据悉,2025年以来,筠连县已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74份,提出整改建议183条,督促解决问题116个,推动完善制度规范661项。这些数据背后,纪检监察建议书“发出一份建议、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批制度、推进一域治理”的综合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提出建议只是起点,整改落实才是关键。”筠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洪胜表示,“我们将继续在‘精准度、约束力、转化率’上下功夫,让每一份纪检监察建议书都真正起到‘小切口、深挖掘、大疗效’的作用。”
从“纸面”落到“地面”,从“治标”迈向“治本”,筠连县用实践表明,一份份纪检监察建议书,只要用得实、跟得紧,就能成为激活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真正让“一纸建议”变成“监督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