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张家界学院文学院:立足本土·校地协同 构建“英语+”人才培养新生态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张家界学院文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秉持“立足地方、服务国家、接轨世界”办学理念,以英语专业为改革试点,构建起“三维融通、以语化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78名专任教师,其中包括5名教授、23名副教授、4名博士,2位省级教学能手及1个省级教学名师团队,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为2445名在校生搭建了贯通中西的育人平台。围绕“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英语+’应用型人才”核心目标,学院系统推进教改,在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实践育人领域形成特色,逐步成长为区域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维联动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范式

  对于外语类专业而言,如何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又厚植其家国情怀,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之一。学院深刻把握外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质,创新构建“点—线—面”三维联动的课程思政育人新范式,让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点”的突破上,学院推进单门课程深度重构,“英汉/汉英笔译I”、“基础英语I”课程先后获评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的串联上,学院推动课程群之间的协同融合,形成育人合力;在“面”的拓展上,学院打破专业与语种壁垒,开展跨专业、跨语种的思政协同育人活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真正实现“门门有特色、课课有思政、科科重育人”。

机制创新

夯实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学院创新构建了“学院—教研室双联动机制”与“选育管实践育人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为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在组织管理层面,学院与教研室明确分工、协同发力。学院层面负责制度设计与资源统筹,出台《教研室章程》《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办法》等系列文件,为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教研室作为实施主体,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集中备课等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确保工作落地有效。

  在实践育人环节,学院创新实施“选—育—管”全流程管理体系。在“选”的环节,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科学选派机制;在“育”的环节,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管”的环节,建立全周期跟踪反馈机制,形成完整的育人闭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模式重构

打造“2.5+0.5+1”跨界融合育人体系

  学院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性重构,创新推出“2.5+0.5+1”跨界融合育人体系,通过分段设计、阶梯递进的培养过程,为培育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具体实施中,前“2.5”学年学院聚焦语言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深度融合,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与初步应用能力;后“1.5”学年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实战能力,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这一贯通式设计,实现了从课堂到产业的高效转化,确保教育供给与区域人才需求高度契合。

方向聚焦

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响应“新文科”建设号召,学院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在国际旅游、跨境电商、师范与翻译四大方向系统构建了与产业同频共振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通过课程嵌入、平台共建与流程再造,将真实场景与企业标准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通了从理论到产业能力的转化路径。

  国际旅游方向紧密对接张家界入境游市场,组织学生考取全国外语导游资格证,并于旅游旺季成建制派驻核心景区开展多语种志愿服务,实现“课堂—景区”的无缝衔接;跨境电商方向依托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引入企业导师累计授课360课时,建成高标准直播间与实训平台,形成“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闭环;师范与翻译方向则通过微格教学实验室、语言服务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强化教学演示与翻译实战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学院将“外语角”升级为有组织、成建制的实践环节,全面营造“人人重实践、时时可锻炼”的育人生态。

实践成效

多维成果彰显育人价值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以英语专业为核心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成效显著。在师资建设方面,形成了课程思政、“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3支核心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稳步提升;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英语专业于2022年立项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培育项目、6门校级一流课程;在学生发展方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考研率超过10%。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外语能力大赛、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张家界学院文学院以“三维融通、以语化人”为核心理念,通过课程思政的深度浸润、产教融合的路径创新、制度保障的系统支撑,构建了扎根中国大地、融通中外文化的育人新生态。在这里,每一名学子都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本土与世界的桥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湖湘文化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荣光。

 (汤敬安 陈晓舟 胡乔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张家界学院文学院:立足本土·校地协同 构建“英语+”人才培养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