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该怎么看这轮化工股周期?

2025年4月以来,A股磷化工上涨超50%,氟化工更是上涨近70%,其表现跑赢了一众科技赛道板块。

这,凭什么?

01

两大风口爆发

2021年下跌近四年后,A股化工板块的中的磷化工、氟化工率先反弹,走出周期低谷。其中,天际股份、多氟多、天赐材料为首的龙头2025年4月低点分别实现五倍、两倍和1.4倍的惊人涨幅。

这轮行情爆发背后,与锂电池产业链的高景气度回归无不关系。

化工与锂电池,为什么会有关联?

在磷化工中,磷矿石作为上游资源,为中游的磷酸铁锂提供正极材料基础下游则是锂电池。同时,磷矿石中伴生的3%-4%氟资源,也为六氟磷酸锂等氟材料生产提供了原料支持。

在氟化工中,上游的萤石和氟硅酸经过加工,形成氟化氢、六氟磷酸锂等关键中间体,最终应用于锂电池的核心制造环节。

2025年7月,六氟磷酸锂最低价格不足5万元/吨,但随后迎来了绝地反击。截至11月24日,价格已飙升至18万元/吨,短短三个多月大涨超260%。

六氟磷酸锂历年价格走势图,来源:Wind

回顾上一轮周期,六氟磷酸锂价格在2022年一季度曾触及60万元/吨的历史高位,主要受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供需失衡驱动。

本轮价格涨则主要受益于储能需求的爆发。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430GWh,同比增速接近10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测,第四季度行业将继续保持满产满销,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580GWh,增速预计超过75%。

再看海外市场,同期储能装机94GWh,同比增长74%。其中,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成为海外需求增量主战场。

拉长时间看,储能需求爆发并不会昙花一现。

2025年9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政策,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半内,储能装机规模将实现近乎翻倍增长。

供给方面,六氟磷酸锂行业经历上一轮周期深度洗牌,部分中小产能已在行业低谷期退出市场。2024年,全球39万吨有效产能中,实际开工率仅为65%,开工产能不足28万吨。

目前,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多氟多、天际股份等头部企业手中,供需格局呈偏紧态势。考虑到六氟磷酸锂产线建设周期长达12至18个月,短期内新增产能难以快速释放。

可见,海内外储能需求的异军突起,是磷化工、氟化工重新站上风口的重要因素。

02

又一轮供给出清?

除磷化工、氟化工外,整个化工行业的供需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过去几年,中国化工品价格持续下行,背后是产能过剩压力的现实反馈。这主要源于前期产能的快速扩张,远超需求的增长。然而,这一趋势或将迎来转折——尤其是前瞻性指标之一的行业资本开支已出现拐点。

2025年上半年,石化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同比下降18.3%,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已连续七个季度呈现负增长。

石化化工资本开支同比增速,来源:中金公司

除新增产能投放放缓外,政策引导也在推动落后产能退出。2025年7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此举被市场解读为行业“反内卷”的重要信号。

据天风期货统计,烧碱、短纤、纯苯等行业中,运行超过20年的产能占比分别达到38.9%、29.7%和17%。

此外,从全球范围来看,成本较高的日韩和欧洲化工产能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3年至2024年10月,欧洲化工产能累计退出1100万吨。2025年以来,西湖化学、道达尔、SABIC等国际巨头相继宣布关闭位于欧洲日本的生产基地。

这背后源于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失去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成本大幅攀升,竞争力被显著削弱。

韩国化工行业同样面临困境,机构预计到2027年前,该国化工产能淘汰比例可能达到总产能的18%-25%。

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全球化工产能扩张步伐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需求方面,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

过去几年,地产、燃油车等传统领域对化工需求持续低迷。但随着海外进入降息周期,以及国内经济复苏趋势确立,传统行业需求对化工拖累有望减轻,甚至可能带来边际改善。

与此同时,电动车、光伏、储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化工需求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有效对冲了传统需求的下滑。

此外,石油、煤炭为首的化工原材料端也出现了积极信号。

石油方面,在页岩油成本支撑、OPEC+扩产放缓、中国战略储备等因素影响下,当前油价大概率处于相对底部区间若地缘冲突升级或经济实现温和复苏,有望开启上行周期。煤炭行业在国内“反内卷”政策引导下,也已探明本轮周期底部。

由此推断,化工行业有望在2026年迎来新一轮景气风口

尽管当前化工品整体价格还处于低位,但A股化工板块先于商品期货见底反弹接下来,一旦商品价格企稳回升,将进一步助推化工板块估值修复。

03

巴菲特97亿豪赌背后

从历史数据看,中美化工行业周期基本同步。在当前行业仍处低谷之际,股神巴菲特重金出手了。

可能是94岁的巴菲特作为CEO的最后一笔重大交易。

此次收购向市场传递了强烈信号。OxyChem在美国化工行业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生产氯气、PVC树脂等产品,占西方石油公司税前收入的20%。

在市值观察看来,巴菲特重金抄底OxyChem,可能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OxyChem具备不错的成本竞争力。

乙烯品种为例,北美化工成本全球最低,甚至要低于中国竞争对手,远胜欧洲同行。这主要得益于不同的合成路径和持续的能源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美国化工业很可能处于周期底部了。

据德勤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上半年末,美国化工资本回报率已降至5%左右,远低于本轮周期高点的20%以上。

拉长时间看,2020年之前的二十年间,即使经历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次贷危机,化工行业资本回报率始终维持在10%以上。当前水平创下25年新低,指向了行业处于周期底部。

加上美联储再度开启降息周期,此前承压的美国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有望复苏,或将带动化工行业走出低谷。

可见,OxyChem本身有价值,配合行业周期底部提供的估值优势,巴菲特这次重大交易可能会延续之前的投资传奇。要知道,上一次在化工领域出手,还是周期底部的2011年,同样斥资97亿美元买了化工公司Lubrizol。

那一次,他逆势抄底,抄对了。这一次,很可能再现历史。

巴菲特97亿美元豪赌化工股的角度观察,中国化工行业的复苏或在破晓黎明前。

综合来看,国内供给格局改善、全球产能重构、新兴产业需求增长,以及投资大佬的逆势下注,或许共同指向了一个方向:化工新一轮周期或许真的不远了。

然而,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氟化工、磷化工经历短时间大幅暴涨后,估值已经回到合理,乃至偏贵水平。后续每一次上行,都可能伴随着风险的积累。

当下,寻找化工下一个潜在风口更为重要,可能要比追高稳妥得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该怎么看这轮化工股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