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妈妈,我不喘了!”14岁少女在福州重获“心”生

  “成功了!人工心脏启动正常!”

近日,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

手术室里传出一阵欢呼声

14岁少女小琳(化名)顺利植入人工心脏

这个被罕见病与重度肺高压

双重折磨的少女

终于重获“心”生

上体育课突然晕倒 

半年前,小琳在上体育课突然晕倒,检查结果发现,她患了罕见的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叠加重度肺高压!

“肺部血管异常,大大增加了她的心脏负荷,就像让小孩举着成年人的杠铃跑步。”协和医院心外科戴小福主任医师说。

短短一个月,小琳的身体急转直下:从能缓慢走路,恶化到彻底卧床;吃饭要小口慢咽,说话得喘着气停顿;嘴唇和指甲始终青紫,血氧饱和度频频跌破安全线。

“妈妈,我好闷……”夜里被憋醒的哭喊,让父母心如刀割,辗转多家医院进行保守治疗都效果不佳。

就在全家濒临绝望时

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

接下了这个“硬骨头”

“青少年胸腔狭小,而且小琳的肺部血管扩张情况严重,手术容错率几乎为零。”医生团队反复推演路径,最终认为人工心脏植入是唯一可行方案。

手术当天,医护人员屏住呼吸,避开小琳的肺部异常血管,在患心旁边植入一个人工心脏,而没有切除患心。

随着仪器传来规律的“嗡嗡”声,监测屏上,小琳的肺动脉压力直线下降,血氧饱和度稳步回升。

术后醒来

小琳惊喜地发现呼吸顺畅了:

“妈妈,我不喘了!”

如今,带着人工心脏这个小装置,她能在病房散步、看动漫。她还和护士姐姐聊校园趣事,眼里重闪少年该有的光芒。

医生提醒

别忽视孩子莫名气喘、紫绀!

戴小福主任提醒

发现孩子呼吸异常时

有心脏家族病史的家庭

要早检查、早干预

此次手术的成功

不仅让小琳重获“心”生

更给同类年轻患者带来了医疗新希望

据了解,人工心脏主要有3个作用:

  • 一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

  • 二是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功能恢复后撤除;

  • 三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长期生存。 

戴小福也指出

人工心脏目前仍不能完全取代

逝者捐献的同种异体心脏

接受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患者

术后生活质量通常更高

而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

面临血栓堵塞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

临床应用仍需严格评估

记者 朱丹华 图片由院方提供

新媒体编辑 陈翔茹

监制 雷岩平 危砖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妈妈,我不喘了!”14岁少女在福州重获“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