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爱暖万家·让成长与法治同行

政策解读。本报记者 陶 然 丁玉梅 摄

本报记者 丁玉梅 陶 然

入冬后的高原,天空蓝得像是被水洗过一般透彻。清晨的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法治文化广场上,将“爱暖万家·让成长与法治同行”的红色横幅映照得格外醒目。

11月2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球妇女峰会精神,切实筑牢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治屏障,青海省妇女联合会携手大通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共同开展“爱暖万家·让成长与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以“法治赋能+民生服务+精准关爱”为核心,通过现场普法、文艺展演、互动展区、专题培训、走访慰问等多形式联动,将法律知识与暖心服务精准送达基层。

家住桥头镇的张容花早早来到现场,和大家在宣传区,安静地听工作人员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工作人员解释着和法律有关的常识,65岁的张容花听得十分认真。

活动开始后,在省妇联的组织下,为乡镇综治中心婚调员送上普法“大礼包”。婚调员赵春花认真翻阅着刚领到的《青海省反家庭暴力条例》。“这些书送得很及时,我们基层调解员太需要这样的专业指导了!”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调解主要靠经验,现在有了这些法律武器,工作更有底气了。”

大通县桥头镇上庙村的任锡悦,看着送来的爱心轮椅,心里踏实了许多。他的妻子二级残疾,已卧床四年。之前买的轮椅用了很久,轮子损坏后妻子出行非常不便。现在有了新轮椅,妻子终于能方便地出门了。与此同时,“巾帼暖人心”专项行动组,为大通县职业技术学校的35名困境女生,发放“山凤凰女生助学计划”助学金,捐赠物资及助学金总价值达57.8万元。

一项项爱心捐赠活动结束后,歌舞《花开中国》登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紧随其后的,是小朋友们的醒狮表演,他们活泼可爱的演绎,引得台下掌声连连,笑声不断。

普法展示环节形式新颖,备受关注。由大通县中学生自编自导的普法情景剧,剧目内容紧扣现实生活,既有对沉迷网络直播打赏、防范电信诈骗的生动警示,也有对校园霸凌、家暴等的法律剖析。学生们在剧中融入相关法律知识,使普法宣传更直观、更具警示意义。

文艺表演的余热未消,一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快问快答活动又将现场学习气氛点燃。活动将“十五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和“高质量发展”等核心政策,转化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提问。主持人与群众热情互动,用家常话讲解政策,用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精神,使这场快问快答成为一次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生动课堂。

活动专题培训环节,专家们紧扣青海本地实际,将全球妇女峰会精神与《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指南》化为一堂堂生动课程。通过真实的案例剖析和实用的经验分享,为基层妇联干部和婚调员精准赋能,送上解燃眉之急的“工具包”。还发起“践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青姐姐·家和美”文明新风倡议,呼吁大家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共同描绘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在特色互动区,姜召兄自家产的青稞炒面、豌豆面卖得十分火热。此次活动,创新打造出“法治+民生+文化+康养”融合服务新模式,通过政策解读、法律咨询等形式精准普法,增强普法的趣味性与感染力。大通县特色农产品、非遗文创、特色美食集中亮相,既展现地方发展成果,又为“江源巧姑”“大通护工”等妇女创业就业品牌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活动落幕,广场上的男女老少,心满意足地离去。这场在法治文化广场上演的“爱暖万家·让成长与法治同行”活动,正如这冬日暖阳,将法律的严谨与社会的温情,一同送达每一位需要呵护的妇女儿童心中。法律是准绳,更是守护。当法治与关爱同行,成长的每一步都将走得更加坚实,每一个家庭的冬天也必将更加温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爱暖万家·让成长与法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