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雨夜忆二安

  □齐淮东

  前段时间连绵秋雨,我家阳台上的月季久不见阳光,似乎很是郁闷,支棱着几个花骨朵迟迟不肯开放。

  这样阴冷的天气,若无紧要的事,赋闲的文人墨客多会待在家里,时间久了,难免滋生愁绪。

  近千年前某个秋日黄昏,济南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把这种愁绪抒发到极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那时的清照,早已不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悠闲才女。之前虽经靖康之难仓皇南渡,作为朝廷命臣、金石大家赵明诚的夫人,她还是带走不菲的藏书、玉石,其中不乏父亲李格非的家传,在江宁过了两年还算安稳的日子。待建康兵变,恩爱夫君在转知湖州途中猝然病故,此后的26年,一代词宗孤身一人过着颠沛流离、凄风苦雨的生活。藏书、家当也在一次次变故、流亡中遗失殆尽,嗜书如命的她一次次“寻寻觅觅”,也是在寻觅曾经拥有的美好,但终究“冷冷清清”。此时,“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若无家国之殇,易安居士当会在闲适恬静中一遍遍念叨济南老庭院的绿肥红瘦,或于兴尽沉醉之时驾小船惊扰一下湖畔鸥鹭,断作不出这般惹人心碎的词句。

  一代代人无数次用前人的刻骨幽怨宣泄自己莫名的愁绪,宣泄完若无其事去过自己依然闲适的生活,浑然不觉前人的血泪曾经怎样地流淌成河。

  近千年后,山东同乡、书法名家娄以忠为李清照纪念馆题联:漱玉泉明,千年来依然清影相照。西风卷黄花,半生流离半生憔悴。鹊华轩静,百代后何须易地求安?春雨醉溪亭,一榻幽韵一榻词魂。

  先生是懂易安的。

  幼安比易安晚生四十六载,22岁他揭竿抗金时,李清照已离开这个清冷的世界6个年头了。

  兴许受到济南老乡那首《夏日绝句》的鼓舞,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曾轻骑擒叛,名动朝野;也曾运筹帷幄,献《十论》《九议》。“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他的梦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他的无奈,“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他的秋恨。但遍翻辛词,愁字于他并无太多纠结,更多的是识尽后的参悟,欲说还休,不说也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雨夜忆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