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上市在即 董事长张建中称最早2027年实现盈利

财联社11月21日讯(记者 王碧微)有“中国版英伟达”之称的摩尔线程(688795.SH)即将登陆科创板。在今日举行的摩尔线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网上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中带领一众高管回应了投资者约200个问题,内容涵盖公司技术路径、业绩预期、行业发展等。

在本次交流会上,张建中详细介绍了公司在业内的竞争优势。他表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公司在国产GPU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领先性、拥有MUSA架构的生态系统支持、与中国本土生态系统深度融合、专业的研发团队与高效的研发体系四个方面。

据了解,摩尔线程之所以常被拿来与英伟达对比,与其技术路径有关。与寒武纪(688256.SH)、华为海思等国产AI芯片厂商选择ASIC路径不同,摩尔线程与英伟达一样,均专注于全功能GPU研发。此外,摩尔线程自研的‌MUSA架构,其核心工具Musify可实现英伟达的CUDA代码向MUSA迁移。

交流会上,有投资者对于未来AI芯片市场的技术路径提出疑问,张建中表示,“目前,GPU依然是AI市场的主导芯片。不过,以ASIC和FPGA为代表的其他类型芯片也已实现商业化,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定比例。”

除技术路径外,摩尔线程的高管团队也有较强的英伟达“基因”。张建中拥有长达14年的英伟达任职经历,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公司多位核心高管也曾在英伟达担任高级职务。

交流会上,有投资者提问:公司与英伟达等巨头的差距在哪里?

对此,张建中坦言,“与国际龙头公司英伟达、AMD等企业相比,公司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等方面仍需持续提升。英伟达在GPU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其产品在性能、兼容性以及超大规模GPU集群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公司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对部分“卡脖子”产品的替代。例如,公司MTT S80显卡的FP32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公司MTT S5000千卡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训练集群计算效率。”

对于产业未来,公司信心十足。张建中表示,未来,随着AI的应用不断开发,对于GPU等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预计将会爆发式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预计到2029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3635.78亿元,公司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然而,在营收实现超200%的复合增长率背后,摩尔线程的财务报表呈现出典型的“硬科技”投入期特征。

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0.4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7.85亿元,但与此同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从2022年的亏损18.94亿元,到2025年前三季度的亏损7.24亿元,公司在三年零九个月内累计亏损近60亿元。

对此,张建中称,“GPU行业处于技术突破和市场扩张的关键阶段,公司作为国内GPU芯片领域的新兴企业,仍处于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的重要时期,研发投入较高,客户导入需要一定周期。”

而对于投资者关心的盈利时间表,张建中给出的预测是:公司管理层基于市场空间、产品研发、客户接洽及导入情况等,预计公司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公告显示,公司本次公开发行7000万股,发行价格114.28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75.76亿元,将主要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及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等项目,剩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11月24日(T日)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值得注意的是,摩尔线程以80亿元的募资额成为年内科创板的最大IPO。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上市在即 董事长张建中称最早2027年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