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林焕新)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儿童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主办的2025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暨第六届“创教育 创未来”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交流活动在上海举办。活动以“引领·启智”为主题,系统呈现了当前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科技企业及公益组织代表共谋校外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在开幕式上,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发表视频致辞。他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教育模式,推进校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中心将持续深耕儿童人工智能教育,汇聚多方力量探索创新路径,推广先进经验,促进资源共享,助力构建新时代校外教育育人体系。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赵崇海指出,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需筑牢数字素养、坚持融合创新、坚守普惠共享,同时警惕技术至上、关注数据安全与伦理、避免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协会将通过多元服务助力科技教育工作者成长,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会长楼巍指出,构建健康的人工智能使用文化,需要家校社协同。他呼吁,各方携手,打造安全、包容、富有活力的教育生态,助力下一代成长为有温度、会思考、善创造的未来主人。
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代表唐其时指出,儿童人工智能教育应培育“未来建构者”。他期待以活动为契机联通资源,让更多孩子共享智能教育红利。
主旨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上海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与超算中心主任王龚、上海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馆长范继祖、温州科技高级中学特级教师谢作如分别围绕“以人工智能促进学习与成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一带一路’跨文化适配与本地化实践”“数字科学教育空间建构”“如何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等议题进行分享。
随后,专题活动一“数字赋能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与专题活动二“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研究”分别从宏观区域实践与微观课堂教学层面深入探讨。专题活动三“儿童人工智能教育行业探索”汇聚十余家科技企业及机构代表,集中展示了从课程体系构建、硬件产品研发到赛事平台搭建的产业实践。专题活动四“‘AI+学科’教师能力培训”通过介绍定制化学习工具、开源社区支持及地方实践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从理论到实操的系统化能力提升方案。
原标题:2025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暨第六届“创教育 创未来”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交流活动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