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物业+”多元赋能!“南城现象”让社区治理有温度更有精度

(来源:上观新闻)

曾几何时,浦东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有自己的治理“硬骨头”:老旧小区设施老化漏雨,商品房小区150个车位“挤”310辆车,业主抱怨没处说、物业回应跟不上。

如今再进南城,“安泊卫士”帮业主轻松停车,废弃车棚变“空中乐园”,老人用“小邻通”一键叫服务——这场从“乱”到“治”的蝶变,正是“物业+”多元赋能催生的“南城现象”,让社区治理既有民生温度,又有服务精度。

业委会:专业人做专业事,热心人干暖心活

如果觉得某个小标题还需要更贴近原文细节,比如突出“维修基金公示”或“空中乐园”这类具体案例,我可以再优化,需要调整吗?

“社区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热心的人干暖心的活。”澳丽花苑业委会主任王哲颖的这句话,是业委会工作的核心逻辑。作为全区唯一成功主导用维修基金开展小区外立面粉刷的业委会,其治理成效不仅源于对“三重关系”的精准拿捏,更在于搭建了“专业统筹+志愿补位”的协作网络。

在业委会内部,法律专业成员审核停车管理办法合规性,会计成员把关维修基金使用,社工背景成员组织居民议事——“专业互补”让决策经得起推敲。面对“电梯是否更换”的争议,业委会不仅公示设备检测报告,还组织业主代表查机房、听维保人员拆解风险,用“透明沟通”达成共识。日常运作中,业委会更联动17支志愿团队:“老伙伴”帮独居老人核账单,绿化队修剪共享花园,“三口一视界”排查安全隐患,形成“业委会定方向、志愿者补细节”的合力。

与物业协作时,业委会打破“甲乙对立”。去年雨季外墙渗水,业委会没“追责”,而是联合物业查勘、定方案、协调维修基金,推动物业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谋划”。如今物业会提前做防汛、除冰预案,还主动建议升级排水系统,“AB角”协作的价值在此凸显。

物业:“安泊卫士”解停车难,科技让服务更精准

“以前业主找物业多是‘投诉’,现在常是‘商量事儿’。”南城澳丽花苑物业经理章明飞的话,道出物业角色的根本转变,而转变起点正是破解“停车难”的“安泊卫士”项目。

最初物业派保安临时挪车,效率低。为提精度,物业建“车主档案”:记下车尺寸、停放时间、共享意愿,甚至车主对车位的偏好。在此基础上,12名持证保安实行“早7点-晚10点”轮班,业主预约就能“代找位、代泊车”。如今125户业主主动交车钥匙,“晚归不找位、早出不挪车”成了“幸福小事”。

科技更让服务精度升级。物业联动中国电信装的人脸识别门禁,不仅“刷脸进门”,还能统计独居老人出行频次——超过24小时未出门,系统会提醒物业上门。“小邻通”设备成老人“助手”:点屏幕就能约家政、叫维修、查活动,家住临沂北路100弄的张阿姨说:“以前修水管打三四个电话,现在半小时就有人来。”

业主:自己做主改小区,党员带头搞自治

“这‘空中乐园’的地砖颜色,都是我们投票选的!”临沂北路100弄业主顾福林的自豪,源于这个37年老旧小区的“自治蝶变”。曾经屋顶漏、楼道暗、车棚乱,如今靠“居民做主”,变成了“舍不得搬的家”。

改变始于党总支搭建的“三驾马车”协商平台。针对屋顶渗漏,党总支组织业主、物业、施工队开5场座谈会,从“是否改造”到“选啥材料”都投票定。施工时业主自发成立“监督小组”,最终改造后的屋顶不仅不漏,还加了隔热层,夏天室温降3-5℃。废弃车棚改造时,业委会收集23条意见:老人要长椅、家长要游乐区、年轻人要充电插座——这些需求全被纳入,“空中乐园”成了全龄空间。

党员更成了自治“主心骨”。清退47辆“僵尸车”时,党员先清自家旧车,2周腾出300平方米;加装电梯时,党小组连续12晚入户,用“一楼免缴、高层多担”化解分歧,5号楼还被命名为“怡心楼”。如今“悠然香草园”由居民养护,收获的香草分邻居做烘焙,“自己的小区自己管”成了共识。

多方合力:“物业+”闭环,让治理有温度有精度

“‘物业+’不是‘1+1’,而是党组织引领下的‘多元共振’。”南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红菱说,如今这里形成“党建定方向、业委会搭平台、物业强服务、居民共参与”的闭环:322名志愿者、17支服务队活跃社区,智能设备让服务响应快60%,居民满意度从65%升至95%,投诉降80%。

这里的治理,有“精度”支撑:维修基金按月公示,停车服务有档案,智能设备精准匹配需求;更有“温度”传递:保安记着老人腿脚不便,帮找近车位;志愿者陪独居老人过节;居民一起改造家园。这种“有温度的精度”,正是“南城现象”的核心价值。

未来,南城计划推广“安泊卫士”模式,引入“智慧社区”平台,让居民手机就能议事、约服务——这场“物业+”的探索,还在续写温暖与精准的故事。

原标题:《“物业+”多元赋能!“南城现象”让社区治理有温度更有精度》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物业+”多元赋能!“南城现象”让社区治理有温度更有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