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庆区香水园街道,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有了“新身份”。近日,10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被街道聘为“移动拍客”,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以前只是忙着跑单赚钱,现在还能顺手为大家做点实事,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真好!”快递小哥王峰收到聘书后兴奋不已。
外卖骑手在驿站外的长椅上休息。
快递小哥王峰随手拍下垃圾桶站的情况。
“移动拍客”拍下社区“病症”
“5号院1号楼1单元门前,谁的电动自行车没拔钥匙?”在香水园街道庆隆社区的“香里香亲·同心议事微信群”,快递小哥王峰发来一张插着钥匙的电动自行车照片。社区包楼干部立刻将照片转发到5号楼的居民群里,几分钟后,车主便现身群内,还发来一串“感谢”。
作为庆隆社区的“移动拍客”,快递小哥王峰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只要发现“问题”,他就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发到社区议事群里。前两天,王峰在樾熙府小区送快递时经过一个垃圾桶站,味道刺鼻,他立即拍下照片反映情况。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马上联系物业,当天就对垃圾桶站进行了消杀。随后,物业给小区内的8个桶站都铺上了地板革,居民纷纷点赞。
居民的感谢,让王峰很有成就感。他觉得,“移动拍客”的镜头就像啄木鸟的尖嘴,能精准地发现社区里的“病症”。经过治理,社区会变得更加整洁舒适。
“骑手网格员”推动老小区焕新
和王峰一样,新兴东社区的网格员刘春林也是香水园街道“移动拍客”的一员。平日里,他排查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收集居民诉求;在周末和下班时间,则兼职送外卖,骑着电动自行车奔波在配送路上,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的小家打拼。
新兴三区和环保局小院都是新兴东社区的老旧小区,管网老化、照明不足等问题困扰着居民。刘春林将配送工作与网格职责结合起来,每次到这两个小区送餐时,他都会特意放慢车速,细致排查道路破损、设施老化等问题。发现路灯损坏、起落杆失灵等安全隐患,他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书记,并主动参与社区议事协商,结合日常观察提出建议。
在刘春林的推动下,社区积极协调资源,对这两个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更换了破损的起落杆,还新增了一批路灯,小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友好十条”增强小哥归属感
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的真心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前不久,香水园街道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暨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启动,并发布了“友好十条”:休息补给有驿站,问题反馈有渠道,小哥用餐有折扣,节日聚会来社区……“友好十条”的核心是“你为我服务,我为你撑腰”,这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对社区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例如,庆隆社区樾熙府小区与万达广场仅一路之隔,停车位紧张。通过多元协商,商圈管理方为外卖骑手划定了临时专属停车位。集贤社区的“蚂蚁儿童团”开展科普课程和社会实践,邀请小哥的子女参加。“平时很少陪孩子,社区专门为他们组织活动,太贴心了!”外卖骑手段丙福说,这些暖心举措,让他找到了家的感觉。
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当中来,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正在发生。以庆隆社区为例,“移动拍客”机制运行才一星期,就收到了道路破损、路灯故障等问题反映12件,办结率100%,平均处理时间仅两小时。本报记者 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