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姜晓菲报道 小雪节气如期而至,气温骤降寒意渐浓,天地间已现降雪端倪,却尚未迎来漫天飞雪的盛景。中医理论指出,冬季与人体五脏中的“肾”相对应,主“封藏”之职,此时正是人体收敛气机、蓄积精微物质,为来年春季阳气生发储备能量的关键阶段。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计毅指出,小雪节气养生需围绕“御寒护阳、藏精益肾、安神敛志”三大方向,从饮食、起居、精神、运动等方面科学调理。
饮食调养需兼顾“温补”与“润燥”,如同为炉火添柴——既需补充热量以御寒冬,又要避免“火过旺”耗伤津液,需遵循“循序渐进、温润为宜”的原则。可适当选用羊肉、牛肉等温补食材,搭配白萝卜、白菜等清热润燥的蔬果,既能滋养脏腑,又能平衡体内阴阳,避免燥热内生。
起居作息,《黄帝内经》明确提出冬季需“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小雪时节更应严格遵循。早卧可顺应阳气潜藏的自然节律,为身体提供充足修复时间,助力脏腑功能调和;晚起并非赖床,而是待太阳升起、外界阳气渐生后再起床,能避免清晨寒气侵袭,减少感冒、关节不适等问题。同时,需格外关注头、脚、背三个易受寒部位,“寒从脚下起”,睡前用温水泡脚,既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又能助眠安神,是冬季简易有效的保健方法。
精神调摄同样重要。小雪时节草木凋零、日照减少,人易滋生低落情绪,甚至出现“冬季抑郁”,这与中医所说“阳气潜藏后,心神失于温煦”密切相关。此时需注重“静养”与“敛神”,多参与聆听舒缓音乐、阅读、练习书法等安静内收的活动,避免情绪过度外放;正午时分可外出晒后背,既能补充阳气,又能振奋精神,改善低落情绪。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保持情绪稳定。
经络运动需遵循“不耗阳、不扰藏”的原则,切忌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建议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温和运动,使身体微微发热而无明显出汗,既能促进气血流通,又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此外,可坚持按揉足三里穴和涌泉穴辅助养生,睡前搓揉涌泉穴至脚心发热,可引火归元、补肾安神。